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汇编  >>清史镜鉴
清史镜鉴        

目 录

前言

政治
清代中叶以来中国国力的变化[戴逸]

“振兴中华”口号的由来[李文海]

清朝的任官回避制度[郭松义]

清朝严厉打击科场舞弊案例[李国荣]

清代严禁太监干政[唐益年]

清代的秋审制度[李岚]

“康乾盛世”的闪光点[李国荣]

清末制订的中国第一部版权法[闵杰]

经济
清代的“黄宗羲定律”效应[郭松义]

清代盐业经济中的垄断问题[张小也]

康熙发现和推广的御稻种[闻性真]

直隶巡抚李光地治理永定河[王思治]

晚清时期兴修铁路的纷争[唐益年]

晚清商标法的颁布及其夭折[崔志海]

清末一场由股票投机引发的金融大恐慌[闵杰]

社会生活
清代的“农转非”[郭松义]

清代灾情与救灾[江太新]

“重农桑以足衣食”[左步青]

清末 “丁戊奇荒”[李岚]

清末彩票的创始[闵杰]

清末彩票的泛滥[闵杰]

思想文化
儒学书籍的编纂与清初文治[史革新]

《四库全书》的编纂与中国传统文化[黄爱平]

《四库全书》的历史变迁[黄爱平]

晚清仁人志士的忧患意识[冯天瑜]

清代饮茶、品茗趣闻[林永匡]

边疆民族
有清一代边疆政策的当代启示[马大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见证[王思治]

六世班禅朝觐乾隆皇帝[李建宏]

土尔扈特蒙古万里回归的启示[马大正]

左宗棠与“新疆危机”[杨东梁]

对外关系
中俄《尼布楚条约》[薛衔天]

大西北的阴霾[薛衔天]

从“夷务”到“洋务”[虞和平]

几乎被历史遗忘的海外游历使(1887-1889)[王晓秋]

清末五大臣出洋[王晓秋]

《辛丑条约》谈判李鸿章迁延北上原因浅议[史革新]

军事
李自成对清战略防御失误的思考[王冬青]

以战逼和[陈在正]

人物
努尔哈赤与明朝的人参商战[闻性真]

从洪承畴说明清之际的“贰臣”[李尚英]

康熙帝八拒尊号[李文海]

康熙帝读书[李治亭]

康熙与清初历法之争[闻性真]

康熙皇帝与西洋科学[刘潞]

清代廉吏于成龙[王俊义]

浅议清初廉吏汤斌[史革新]

清代御史钱沣[冯佐哲]

黄遵宪及其著作《日本国志》[王晓秋]

“状元资本家”张謇的商海生涯[朱英]

康熙与清初历法之争

闻性真

中国传统历法到了明末,误差日益严重,以致出现历法危机。有识之士如徐光启、李之藻等人,都主张修改历法。一些通晓自然科学的西方传教士,为了巩固在华的立足之地,也积极参与中国的历法改革。但历法改革是废旧立新的大事,既要动摇某些传统观念,又不可避免地要损害一部分靠旧历维持声望和俸禄的人之利益。因此,修改历法乃至废除旧历法必然引发一场斗争。从崇祯二年到明亡前一年(1629-1643),新旧两派以测验日食、月食、水木星运动为题,进行了多次较量,每次总是有西方传教士参与和支持的改革派一方获胜。崇祯帝终于批准了历法改革。但由于当时动荡的政治形势,新历书还没来得及颁行,明朝就灭亡了。 

清朝定都北京后,西方传教士汤若望等人投靠清廷,并以他们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天文历法方面的专长,受到清政府的重用,因而能够在钦天监供职。汤若望等人把明末历法改革的成果加以改造,编成一部新的历书,并由摄政王多尔衮定名为《时宪历》,决定从顺治二年(1645)开始颁行天下。然而,新旧历法的争议仍未终止,因为钦天监中还有一些依靠旧历维持俸禄的人,他们认为中国历法由外国人主持修订是不能接受的。因此,新旧历法之争又在清廷定鼎之初拉开了新的一幕。 

顺治元年(1644)六月,汤若望上书说:自己依据新历法,推断该年八月初一有日食,现将“京师及各省所见食限分秒并起复方位、图像进呈。乞届期遣官测验。”实际上,汤若望是以测日食为题向旧派挑战。八月一日,清政府派大学士冯铨等人与钦天监两派人到观象台测验,结果是:只有汤若望的新法一一吻合,“大统书”与“回回历”都不准确。这样,清政府便在十一月正式任命汤若望为钦天监负责人。在此后数年中,清政府又给汤若望以太常寺卿衔。到顺治十年(1653),又赐汤若望“通玄教师”名号,给予极高评价。 

汤若望主持钦天监后,原有的“回回科”被撤销。应该说,这其中除了学术上的原因外,也包含汤若望排斥异己的因素。所以,丢官失势的旧派星象学家们,自然对汤若望心怀不满,并不时给他制造难题。但每次较量的结果,总是汤若望取得胜利。 

康熙即位时年仅八岁,“主少国疑”,权臣当道,新旧历法的争议又掀起新的更大波澜。当时反对新历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新安卫官生杨光先(1597-1669)。此人年已古稀,性格倔强,崇祯年间曾抬棺进京,疏劾大学士温体仁等,因而被杖责流放。入清后,杨又以《辟邪论》、《辟谬论》反对利用西方传教士改革历法。由于顺治亲政时期正是汤若望和新历法的黄金时代,杨的上书均未奏效。到了康熙初年,鳌拜等顾命辅政权臣左右朝纲,政局趋向保守。杨光先于康熙三年(1664)七月,又以《请诛邪教疏》攻击明人徐光启借鉴西方科学是“贪其奇巧器物”,“假修历之名,阴行邪教”。说传教士汤若望“借历法以藏身金门,窥伺朝廷机密”。他还特别为已颁行的新历书罗列两大骇人听闻的罪状:一是新颁《时宪历》封面上有“依西洋新法”五字,是公然承认大清国是奉西洋正朔;二是大清皇帝的统治应该是千秋万代,而《时宪历》只编了二百年,这是暗指清朝短祚,国运不长。显然,这两条罪状已不是学术问题。因此,杨光先要求将汤若望等人“依律正法”。是年底,礼部在讨论时,主张只要把《时宪历》封面上“依西洋新法”五字改成“奏准”二字就可以了,并没有涉及汤若望的罪状和废除新历的事。但次年,由于权臣鳌拜等人的干预,礼、刑二部的会议又将汤若望定为死刑,其余传教士俱杖充。由于汤若望曾是顺治帝的宠人,所以此案迁延未决。这期间,杨光先又以布衣入都,呈递所著《摘谬论》、《选择议》,指责汤若望新历法有“十谬”,特别指责汤若望在选择荣亲王葬期上误用《洪范》五行,犯了大忌。这时议政王会议进一步做出打击新历法的决议,说:“天佑皇上历祚无疆。汤若望只进二百年历。选荣亲王葬期不用正五行,反用《洪范》五行,山向年月俱犯忌杀,事犯重大”,要求将汤若望与参与新历法的杜如预、杨宏量、李祖白、宋可成、宋发、朱光显、刘有泰等人“凌迟处死”,把刘也远等杀头。可以看出,杨光先和清朝统治集团中的守旧势力,这一次攻击新历法,已经把学术斗争一下子变成了政治斗争。斗争的结果,除因受康熙祖母保护的汤若望侥幸免死(次年死于狱中)外,李祖白等人均被处死。从此,废除新历,恢复“大统书”,反对新历的发难人物杨光先被任命为钦天监监副,旋又命为监正。这是守旧派利用康熙年幼尚未亲政的机会,利用政治手段打倒了新历的参与者,取得这一次斗争的胜利。 

杨光先执掌钦天监后,又以该监原“回回科”秋官正吴明炫之弟吴明煊为监副。两人以“大统书”治历,结果是节气不应,错误屡出。此时康熙虽然尚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但他已在酝酿着铲除权臣势力和寻求解决新旧历法争议的途径。尽管他还没有能力从科学上分清这场争论的是非,但他知道只有摒弃偏见,以试验的方法来检验双方的理论,让双方在实测中较量优劣,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康熙七年(1668)十一月,传教士南怀仁等指责杨光先、吴明煊所颁历书不合天象。康熙钦派大学士李霨在东华门召集双方,传谕:“授时乃国家要政,尔等勿挟宿仇,以己为是,以彼为非。是者当遵用,非者当更改,务期归于至善。”康熙命大学士图海、李霨等率两派人到观象台测验,以决胜负。康熙八年正月测验的结果,南怀仁“诸款皆符” ,吴明煊“逐款不合”。因此,议政王等会议主张将康熙九年的历书交与南怀仁推算。经过多次测验,康熙逐渐认识了新历优于旧历的所以然,并从杨光先的自我辩护中看到了旧派理论上的荒谬。杨光先奏称:“臣监之历法,乃尧舜相传之法也。皇上所正之位,乃尧舜相传之位也。……今南怀仁,天主教之人也。焉有法尧舜之圣君,而法天主教之(历)法也?南怀仁欲毁尧舜相传之仪器,以改西洋之仪器……使尧舜之仪器可毁,则尧舜以来之诗书礼乐、文章制度皆可毁也。”杨光先认为:“以百刻推算,系中国之法;以九十六刻推算,系西洋之法。若将此九十六刻历颁行,国祚短了。如用南怀仁,不利子孙。”这种荒谬的观点,使康熙甚为反感。所以,他决定罢黜杨光先,改以新法治历。 

康熙八年(1669)五月,权臣鳌拜集团倒台,七月,传教士南怀仁、利类思、安文思等呈请礼部向康熙控告杨光先、吴明煊等人“依附鳌拜”,“诡随狐假,罔上陷良”,骂杨光先是“恶棍”,要求将杨“即行处斩,妻子流徙宁古塔”,并要求为已死的汤若望、李祖白等平反昭雪。当时,议政王会议准备批准南怀仁等人的要求。康熙经过认真思考,批准为汤若望等人平反昭雪,但不同意把杨光先处死。他认为,杨光先虽然阻挠新历推行,攻击过传教士,但他并不是鳌拜的党羽,二者不能混为一谈。所以,康熙决定宽大处理此事:“杨光先本当依议处死,但念其年已老,姑从宽免,妻子亦免流徙。”对吴明煊的处理更是 “姑从宽免,仍留原任。以后着更改前非,实心实意,与南怀仁商议,务求合于正理,以造历日。” 

从清初历法争议中可以看出,学术流派之间的争论,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交织着民族的、信仰的、宗派的乃至政治的偏见,因而演变成政治的甚至流血的斗争。康熙在处理历法争议中,始终把这场争论局限在学术领域,不因学术上的错误而轻易杀人,因而防止了事态的扩大化。他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既无民族国籍的偏见,也不受任何政治因素的干扰,而是就事论事,注重测验的结果。对于一个封建帝王来说,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简介 

闻性真,又名闻性贞,1936年生,北京通县人,原北京出版社编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发表《康熙与自然科学》、《康熙的医学与养生之道》、《康熙与农业》、《康熙与数学》、《拜上帝会与儒家思想》、《黄莲圣母事迹考》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