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林漫步 > 研究刊物 > 紫禁城
《紫禁城》2007年总目索引
作者: 责编:

来源:中华文史网  发布时间:2018-12-26  点击量:458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紫禁风尚

观察

以皇帝之名——当中华大陆帝国面对海洋文明的冲击  丛小荷  1·18

帝国的前世今生  李晓杰

对话与冲突——1792-1843年的中英关系  3·18

遭国难与展国宝——1935年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亲历  3·32

重现与开始——2005年故宫博物院赴英国“盛世华章”展综述与回顾  3·56

历史与艺术品——历史的走向  钱乘旦3·78

回归与超越——范曾书画精品捐赠故宫暨范曾书画作品展开幕  本刊  4. 14

诗魂书骨大美不言  郑欣淼4·16

范曾先生艺术研讨会摘要  《紫禁城》整理4·18

读范曾书画断想  方石4·22

从观念更新到艺术创新  郑欣淼5·10

画里画外那些事——故宫收藏的刘国松  何笑聪整理  5·12

20世纪中后期的记忆——他们的刘国松  何笑聪整理  5·26

龙泉窑接近历史的真相  刘茵5·58

当代紫砂大师精品入藏故宫  孙悦整理5·60

交辉互映:两只伸开的手——1520世纪比利时、中国绘画展  7·10

主题:弗拉芒与中国世界观的对话  吕克·杜芒斯7·12

神与人:北欧纯净天空下——比利时l5l8世纪绘画赏  李建群7·14

人与自然:东方和谐山水间——中国绘画的哲学思考  余辉7·34

独特性一致性开放性——中比绘画艺术的比较与思考  吕克·杜芒斯/余辉7·44

关于中西人物肖像画的联想  聂崇正7·50

明朝的“心思”  8·10

明朝热的背后  程缙8. 12

20世纪40年代明史热中的四本书  靳成8·23

明代山人面面观  王春瑜8·28

明代的座主  熊召政8·42

杨继盛《请诛严嵩疏》稿考本  陈智超8·50

明朝没有传国玺  李大鸣8·64

朱棣与阳山碑材  诸荣会8·72

万历皇帝给阁臣们的例赏  李文君8·82

汇流瀓鑑 万卷琳琅——清官内府本三百年9·28

清朝的文化盛事  郑欣淼9·30

天禄珍藏  向斯9·38

天章特奖图书富 世泽长期子孙贤——《古今图书集成》与“天一阁藏书”  袁慧  9· 100

《韩熙载夜宴图》及中原古乐学术研讨会辑要  本刊  1036

跨越千年的俗世“梦幻”  丛小荷  1038

中国清代皇家兵器特色  胡建中  11·32

如日照耀的功德之光——供奉于梵宗楼的乾隆帝御用盔甲  王子林  11.114

观察·到皇宫去

清代广东贡品——中西工艺融合的见证  张林杰  1·32

广东工匠代表作  1·42

从广东进宫的西洋人  1· 44

洋货为何盛行  1· 46

广东贡品选  1·48

观察·到广东去

粤海关——清王朝的税收大户  1·56

西方“教堂文化”由岭南长驱中原  1·58

巴斯人与广州十三行的商欠案  1·60

广州十三行——清王朝对外贸易的宠儿  1·62

一个生活在没落王朝的世界富豪  张景华  164

郑观应——清代最重要的西学东渐的先驱人物   1· 66

广东——洋务人才的摇篮  1·67

广东籍华侨——撑起晚清王朝的一片天  1·69

地标——穿越时空隧道   1·70

人物·对话

中国富豪的文化行动  陈启宗/李文儒1· 10

文化创意产业的“腾达”之路  陈立恒/李文儒2· 10

归于何处,创自何来——与范曾谈“回归与创造”  范曾/李文儒4·42

一个印刷企业的文化蜕变  万捷/李文儒5·48

关于《牡丹亭》的青春问题  白先勇/李文儒7·54

人物

毛泽东与故宫的翰墨情缘  李大鸣9· 12

短简小诗忆旧游  郑欣淼1012

对话

两个《韩熙载夜宴图》  李文儒/陈美娥/林洲民1018

冷冰川的黑白世界——至于素朴和素朴至上  冷冰川/李文儒  1110

丁亥话猪

金猪送福喜迎丁亥  文明/故宫网站策划  2·22

猪年·猪神·积光佛母  文明/故宫网站策划2·34

猪的典故  文明/故宫网站策划  2· 46

紫禁宝典

一幅冰上体育的画卷——《冰嬉图》  袁杰2·75

紫禁城里的元宵灯节  王彦3· 118

随波流转的诗韵——以“曲水流觞”为题材的明清皇家艺术品  谢丽4·54

乾隆墨彩书折式御题诗耕织图瓷板  王健华7·68

乾隆创建的耕织图景区  王潮生7·76

十二月花神之夏日篇  张林杰8·96

藏于法国的乾隆贵妃肖像画  杨力仁9· 108

十二月花神之秋日篇  张林杰11122

极品

刘伶文章子昂笔书中极品《酒德颂》  华宁4·60

王连起谈赵孟顺与《酒德颂》  王连起4·79

杯酒人生中国版  沈宏非4·83

特别展室

我的名字是“红”——清代御窑红釉瓷器  紫禁城  174

三千世界银成色天地无私玉万家——清代皇室藏画中的冰雪世界  汪亓  2·52

盛世华章织锦绣  房宏俊3· 130

春到人间万物鲜无限风光在画卷——中国古代春景山水画  张震/杨丽丽  4·84

无由持一皿,寄与爱茶人——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窑紫砂壶  王健华/高晓然5·72

赏心乐事谁家院——清帝在圆明园中的活动  陈辉/王旭7·82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从古书画看古人眼中的夏天  张震  8·106

月到中秋分外明  王彦9·114

太阳照常升起  展览主持、专题特邀顾问:桑颖新  10·42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时节更绚烂——故宫藏中国古代秋景山水画  张震  11· 128

禁城营缮

东方的黄金屋顶——紫禁城琉璃瓦  贾福林/李少白  2·82

故宫绝活

传统手工艺——囊匣  王海红  1·96

皇家做钟处的延续  秦世明/王津7· 108

故宫博物院藏钟表修复举要  秦世明  7· 112

故宫原状

正始之基,王化之道——交泰殿原状  王子林  1·126

故宫图像

天地之“吻”  李文儒/李少白  1·110

中国大屋顶  李文儒/李少白2·88

千门万户  李文儒/李少白  3·146

窗里窗外  李文儒/李少白  4·106

墙墙墙  李文儒/李少白  5· 124

栏杆拍遍  李文儒/李少白  7·124

皇家大院  李文儒/李少白  8·124

宫里山河  李文儒/李少白  9·130

大器朝天  李文儒/李少白  10·76

琉璃花  李文儒/李少白  11·148

故宫百年

太和殿  郑志标/小川一真/侯元超  l·122

太和殿内  郑志标/小川一真/侯元超  2·126

太和殿内  郑志标/小川一真/侯元超  3·160

太和殿内  郑志标/小川一真/侯元超4· 120

太和殿内  郑志标/小川一真/侯元超  5·138

中和殿  郑志标/小川一真/侯元超7·138

保和殿  郑志标/小川一真/侯元超  8·138

保和殿内  郑志标/小川一真/侯元超  9· 142

乾清门  郑志标/小川一真/侯元超  10·108

乾清宫外  郑志标/小川一真/侯元超  11·160

紫禁收藏

考古发现

中国青瓷史上的最后一个亮点——大窑枫洞岩明代龙泉窑址考古新发现  沈岳明  5·142

历史回顾

从大窑到故宫——元、明皇宫用龙泉青瓷产地的确定  王光尧  5·152

故宫专家说

从“官民竞市”看宫廷收藏康熙五彩瓷器经典  王健华/紫禁城1·134

胡德生说家具——红木鉴别及红木家具鉴定  胡德生/王戈  1·145

犀角及犀角器的鉴定与收藏——以清官旧藏为例  刘静/紫禁城2·104

明清犀角艺术品的内在价值  刘岳/紫禁城2·115

雍正粉彩——宫廷典雅之风范  王健华/紫禁城2·124

登峰造极:乾隆纷彩镂空转心瓶及其他  王健华/紫禁城3·164

古陶瓷鉴定入门七知第一、第二——鉴定须知中国陶瓷发展史的3个知识点和陶瓷收藏的3个注意  王健华4·124

从故宫到大窑,我们一直在寻找  冯小琦5·158

故宫藏龙泉窑瓷器——以故宫旧藏经典为例  叶佩兰5·162

古陶瓷鉴定入门七知第三、第四——中国陶瓷仿古史及中国陶瓷收藏市场现状   王健华 7·142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代漆器家具  胡德生/王戈7.142

古陶瓷鉴定入门七知第五——现代仿品的特点和几个档次  王健华  8· 142

明代玉器的分期特点(上)明早期玉器——以考古发现及故宫藏传世玉器为例  张广文  8· 144

古陶瓷鉴定入门七知第六、第七——古陶瓷鉴定步骤及提高鉴定眼力的方法  王健华  9· 146

红山文化玉器的玉材、玉色及旧色  张广文10112

明代玉器的分期特点(下)——明中晚期玉器重要考古发现与作品风格  张广文  11·166

文物志

金银箔贴花漆器:中国漆器金银装饰工艺之一  傅举有3· 176

金银平脱漆器:中国漆器金银装饰工艺之二  傅举有4· 136

中国漆器金银装饰工艺之三:金银钿漆器  傅举有7· 162

大气磅礴、飞扬灵动的汉代玉器  徐琳7· 172

中国漆器金银装饰工艺之四:戗金漆器  傅举有8·154

清代御窑六大特点之一、之二:艺术创造的“新势能”与陶政上的“皇家品味”  周思中8· 166

中国漆器金银装饰工艺之五:描金银漆器  傅举有9·156

清代御窑的六大特点之三、之四——更专业的督陶官与更自由的工匠  周思中  9· 170

厚螺钿漆器——中国漆器螺钿装饰工艺之一  傅举有10118

“影子窑场”与“财出内府,不扰地方”——清代御窑的六大特点之五之六⑧周思中  10·130

玉璧名称杂谈⑧徐琳  10·136

收藏家

古墨成花字亦香——我的祖父朱翼盦先生  朱传荣  1·157

收藏不是目的——记“玉痴”李永顺  陈沙2· 137

收藏,是一种挑战——记IT老板收藏家刑继柱  秦月  3· 190

精中挑精,优中选优——记收藏家徐其明  楼伟慧/梁树文8· 176

墨影鉴人——怀念我的父亲尹润生  博尔济吉特·雨立  11· 178

收藏背后

古陶文明博物馆藏汉十六字砖的流传与考证  路东之10·142

考古回顾

以玉成就文明——考古发现中的红山文化玉器  常洁  2· 142

超级拍品

石涛《莲社图》卷  刘婉1· 164

两件明代御用青花瓷器  沈非林2·154

乾隆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  刘茵整理4· 144

刘茵整理:乾隆御制缂丝黑地海水云龙纹仪仗用甲胄  刘茵整理4· 148

拍品背后

曾经沉睡海底的瓷珍——“万历号”和它的“克拉克瓷”  刘越4· 152

流传故事

一段书画流传史上的传奇——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  聂卉1· 166

傅抱石画作入藏故宫博物院的历史细节  汪亓2·156

旷古至精绝浪迹到天涯——《女史箴图》卷的前前后后  余辉4· 166

古画出洋新编:中瑞篇  洪再新7· 180

鉴定个案

三张《江干七树图》真伪辨析  谭述乐  2· 168

两张《小阁临溪图》辨析  谭述乐4· 162

紫禁品位

世界品牌在故宫

流淌了一个世纪的声音——故宫藏“百代”唱片  关雪玲1· 176

外国香水进清宫  万秀锋3· 198

声名远播的“播威”表  关雪玲4· 178

清宫的“新茶花”香皂  付超5· 182

宫廷中的灭火工具:“CHALLENGE”激筒  付超7·194

商务印书馆的幻灯片  万秀峰8· 186

晚清宫廷的“菲力普”灯具  付超9· 182

英国“泽诺比亚”香水  王慧10·154

清宫的百代留声机和胜利唱片  张楠平  11·200

往日时尚

清官的纸牌  王慧1· 180

由铜人到铜神  恽丽梅  1· 184

说不尽的拜匣  扬之求2· 178

元代宫廷的猪肉菜肴  林木森3·204

明十三陵的清明“上土仪”  化蕾4· 184

咸丰的御用冠服哪里去了  厉宏俊4· 188

腮上的香雪  孟晖5· 186

盛世的音符——有感于乾隆的旅行文具箱  吴春燕7· 196

明清皇宫的如厕问题  毛宪民7·204

明代紫禁城的宫厕  朱庆征7·208

万历皇帝两位皇后发簪的差别  王丽梅8· 198

明代女子的几种簪钗  扬之水8·204

名同输班 物比鼎彝——朱碧山和他的银槎杯  刘岳9· 190

阑干凭倚思绪多  朱启新10·158

漫谈中国的扇子  杨祥民10·170

君君臣臣

梁章钜大搅福建志局  王木南  1· 188

皇帝的“恩泽”——清代后妃回娘家  许凯2· 186

庶吉士的生活  王学泰3·208

康熙与宋荦  来新夏4· 196

紫禁城里的特别丧礼  远波4· 198

婉容入宫的两年——清官档案中的末代皇后  李国荣  5· 196

宣德皇帝巡边  郭熙途8· 190

大汉将军  熊召政9· 186

由赐福堂到柳亚子纪念馆  李海珉10·178

龙袍袈水裟

元代宫廷的“天魔舞”和“演揲儿法”(上)  罗文华1· 194

元代宫廷的“天魔舞”和“演揲儿法”(下)  罗文华2· 190

宫廷教育

西汉太子的读书生活  王镜轮9· 198

刘庄父子的读节生活  王镜轮11·204

遗迹寻踪

最美的就在这儿——法海寺  舒乙/陈翰  1·200

吊“金源故都”文(一)  王充间  1·202

吊“金源故都”文(二)  王充间2·214

承恩寺的“大爱”理想  舒乙/陈翰2· 197

吊“金源故都”文(三)  王充闾3·214

民间文化的浪漫和智慧——田义墓的石刻装饰艺术  舒乙/陈翰4·206

午门外的《御制台省箴》碑  李正华4·214

果亲王地宫亲探纪实   徐广源  5·200

和林访古(上)  林梅村7·212

和林访古(下)  林梅村8·208

“天国”地图的蛛丝马迹  王耀9·204

寻访八旗健锐营遗迹  汪虹9·210

元大都形制的渊源  林梅村  10·186

故宫设计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乾隆万寿庆典展  孙淼  10·190

书事

关于《单士元集》  白建新10·202

古墨遗香——《尹润生墨苑鉴藏录》序言  李润桓  11·210

检点王府

宫廷和民间的承接点——王府  谷长江  1·206

恭王府的第一个主人是和坤吗  陈光1·207

什刹胜地聚王府  孙旭光/陈光/单惠敏/王亚玲/彭莹2·204

东西风

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印象——弄巧成拙的菠萝装饰  雷勇  5·206

尘封往事

嫁给太监(二)  萨苏1·212

嫁给太监(三)  铲苏2·200

嫁给太监(四)  萨苏3·220

嫁给太监(五)  萨苏4·216

临摹法海寺壁画杂忆  聂崇正5·212

嫁给太监(六)  萨苏5·216

嫁给太监(七)  萨苏7·220

嫁给太监(八)  萨苏8·218

嫁给太监(九)  萨苏9·216

单士元先生和故宫安装避雷针  茹竞华  10·212

嫁给太监(十)⑧萨苏10·214

嫁给太监(十一)⑧萨苏儿11·214

书画专辑

“国之重宝——故宫博物院藏晋唐宋元书画展”序  郑欣淼6·8

从文物聚散看国运兴衰  杨新6·9

伯远帖——“三希”之稀  “二希”与香港的因缘  王殉6· 12

出师颂——藏于深厚 古雅天成淳古有意外趣关于《出师颂》为“隋人”书的认定  侠名6· 18

摹兰亭序——字法秀逸 墨彩艳发 道媚劲健绝代更无  冯承素  6·28

步辇图——六法备该 万象不失 阎立本其人其画  阎立本6·36

文苑图——妙入三昧稀世之珍  韩滉6·42

五代

潇湘图——格高无与比 历代集评  董源  6· 46

渔村小雪图——内府所藏王诜四卷中此为第一 惠孝同说图  王诜6·52

寒雀图——体制清澹 孤标高致  崔白  6·60

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精致重现徐邦达、杨新解读  张择端  6·66

祥龙石图——在宋徽宗《祥龙石图》的背后  赵佶6·74

四梅花图——“村梅”与“宫梅”  扬无咎6·90

维摩演教图——不施丹青 光彩照人  李公麟  6·98

持书帖——独步当世蔡君谟玉润金生持书帖  蔡襄  6· 106

治平帖——旷世奇才苏子瞻 风流韵胜治平帖  苏轼6·112

送四十九侄诗——不践前人旧行迹  独经斯世擅风流  黄庭坚6· 116

苕溪诗——沉着痛快米元章 超格妙书苕溪诗  米芾  6· 120

闰中秋月怙——“瘦金书”笔势劲逸意度天成  赵佶  6· 124

百花图——人司谁放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侠名  6· 132

雪堂客话图——计白当黑意随笔走马夏异同  夏珪6·150

梅石溪凫图——春江水暖鸭先知斧劈皴和马一角  马远6·154

雪栈行骑图——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梁楷6·158

潇湘奇观图——烟云变灭 生意无穷  米友仁  6· 162

四景山水图——笔力细密 用心精巧  刘松年  6· 170

墨龙图——得变化之意  陈容  6· 182

骷髅幻戏图——齐生死  李嵩6· 186

幽居图——钱选拒不仕元 画此图以明志  钱选6· 190

竹枝图——一梢已占琅 千亩如秀烟雨重 倪瓒  6· 196

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和朔美大夫 骜放鲜于枢  鲜于枢6·200

二赞·二诗——天真纵逸中极自紧密 波磔道丽外不废拙古

所谓信手拈来头头是道  赵孟烦  6·206

澳门专辑

献辞  何厚铧12·9

献辞  郑欣淼12· 10

献辞  谭伟文12·儿

从澳门出发  吴卫鸣  12· 12

时空澳门

从蚝镜澳到紫禁城  黄文辉12·20

一个中西文化的“交接处”  黄文辉12·丝

走向中西交融的澳门艺术  莫小也12·32

澳门博物馆地标12·38

澳门人文景观12·42

九九归一——来自故宫的十二个展览

文化承传的桥梁  陈浩星12·50

1999盛世凤华12·56

2000金相玉质12·68

2001海国波澜12·76

2002怀抱古今12·84

2003妙谛心传12·92

2004日升月恒12·102

2004至人无法12·112

2005速古来今12·122

2005南宗北斗12·130

2006永乐文渊12·138

2006乾坤清气12·146

2007天下家国12·156

为馆所藏为民所展  于彤12· 162

文化共融12· 164

精美画册12· 165

花样海报12· 166

九载合作随想录  余辉12·178

合作·交流的意义

策划主题展的意义  傅申  12·184

用文化的力量关注社会  郑欣淼12·188

以展览观学术  饶宗颐  12·191

文化传承和推广的社会责任  李鹏翥12·194

一座博物能不能这一座城市

对话  李文儒/吴卫鸣/陈浩星  12·198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