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林漫步 > 研究刊物 > 炎黄文化研究
《海峡两岸纪念武夷书院创建825周年暨书院文化高峰论坛》并“朱子文化研究中心”揭幕在武夷山举行
作者:叶 知 责编:

来源:  发布时间:2008-12-31  点击量:235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今年适逢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朱熹创建武夷精舍825周年。为了继承古代书院这一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海峡两岸文化学术交流,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与武夷学院、农工党中央联络委员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省海外联谊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纪念武夷书院创建825周年暨书院文化高峰论坛》,于20081267日在武夷学院举行。与之相应,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与武夷学院联合创建的“朱子文化研究中心”揭幕仪式亦同时举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王俊义应邀出席,并为“朱子文化研究中心”揭幕。 

福建省、南平市及武夷学院的有关领导和数十名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出席了《海峡两岸纪念武夷书院创建825周年暨书院文化高峰论坛》开幕式。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黄爱平,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李尚英也应邀出席了上述活动。王俊义副会长和武夷学院党委书记吴邦才共同为“朱子文化研究中心”揭幕。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王俊义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代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许嘉璐会长、张文彬第一副会长,以及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兼朱子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清华大学和西北大学教授张岂之,对“朱子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及海峡两岸书院文化高峰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同时也对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学者、特别是远道来自台湾、香港的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欢迎。他向与会者介绍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的情况和所取得的成就,高度评价了朱熹和武夷精舍在中国书院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他说:朱熹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思想文化巨人,在中国乃至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成就和影响,是举世共识和公认的。正如学术界前辈、著名中国思想史学家蔡尚思先生所赞颂的:“东周有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熹确乃是继“至圣先师”孔夫子之后,“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集其之前思想文化之大成的伟哉夫子!在谈到朱熹与书院的关系时,王俊义教授说,朱熹一生与书院有不解之缘,他先后直接创办的书院有寒泉精舍、晦庵草堂、武夷精舍与考亭书院。还修复重建过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他曾经读书、讲学或撰记与题写诗、词、额的书院更是不计其数。朱熹一生从19岁登第初仕到71岁逝世,约50年,其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于朝者四十日”。其馀40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书院从事讲学与著述,其“讲论经典,商略古今,率至夜中”,甚至“一日不讲学,则惕然常以为忧”。他一生的绝大部分著述都是在书院写成和校定的。我常常想,朱熹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巨人,考亭学派的创始人和理学的集大成者,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则和他安贫乐道,世经沧桑几十年如一日的书院经历有密切关系。我们要研究朱熹思想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就不能不深入研究他的书院阅历。而武夷精舍则是朱熹生平创建的第三所书院,其于淳熙十年(1183)建成于武夷山五曲的隐屏峰下。从淳熙十年书院建成到绍熙元年(1190)朱熹知漳洲任,这8年的时光,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武夷精舍从事授徒讲学、写作著述和开展学术活动。今天,是“朱子文化研究中心”揭幕成立的第一天,也是组织开展的第一次活动,就是“海峡两岸书院文化高峰论坛”。来自海内外研究书院文化的专家学者,可谓高朋满座,名家云集。在这里切磋琢磨书院文化。此时、此刻、此地(与朱熹的武夷精舍同一空间)怎能不使我们发思古之幽情,遥想远在八百多年前的朱老夫子,在武夷精舍如何谆谆善诱、诲人不倦的授徒讲学;如何精益求精、孜孜不懈地撰写著述,以此继往开来,传承创新中国的思想文化。这也自然激起我们这些后来人对朱夫子的无限敬仰与缅怀。那就让我们弘扬朱子建立书院的思想与实践,来脚踏实地、认真深入地研究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特别是南宋,绵延元、明、清直至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由传统的书院过度到近现代学堂,在中国教育史、学术思想史、文化史上曾发生过重要作用和影响的书院文化吧! 

王俊义教授在致辞中还高度评价了武夷书院建校以来在弘扬、传播和研究朱子学术文化思想方面取得的贡献和成就。他说,武夷学院是建立在朱子学发源地的武夷山的一所新型的高等学府。她凭籍武夷文化、“道南理窟”的丰厚文化底蕴,依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弘扬和开拓朱子文化为己任,这些年来,领导组织了一批有创造力的研究队伍,编辑出版了很有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召开过多次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和举办朱子文化节,团结凝聚了海内外对朱子、对宋明理学深有研究的专家学者,为深入研究朱子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又想用更大的力气,下更大的功夫,把朱子文化研究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推向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有鉴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与武夷书院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方面有着共同的宗旨和理念,因此携手合作,共同成立了“朱子文化研究中心”。为此,他还就“朱子文化研究中心”成立的宗旨与活动计划向与会者作了简要介绍,并表示“诚恳祈望海内外学术界给我们予指导和支持,能和我们携手合作,把朱子学研究继往开来,推向一个新阶段、新高度。” 

    开幕式后,举行了学术研讨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与会代表李尚英教授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明清书院与启蒙思潮》的学术发言。他感到,“当前学术界在评价明清书院的历史作用时,似乎忽略了明清书院对近代启蒙思潮所起的重要推动作用”。为此,文章以明代东林学派和清代湖湘学派为中心,简要论述了明清书院对近代启蒙思潮起的重要推动作用。李尚英认为,明清之际,有清一代,与书院有直接渊源的启蒙思潮至少有两次。这就是以明代东林学派和清代湖湘学派为中心而掀起的近代启蒙思潮。当然,这两次启蒙思潮所反映的内容截然不同。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潮主要是对封建专制君主进行大力鞭挞和猛烈批判,对清代18世纪和19世纪思想观念的变迁,乃至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均有重大影响。而以素有“湘乡派”之称的“同治中兴”名臣曾国藩、罗泽南、胡林翼、张之洞、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湖湘学派,在从事书院讲学、尤其是在镇压太平天国的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发展近代工业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一个新的思潮,这就是洋务思潮。由此可见,明清书院对近代启蒙思潮的确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他还同时呼吁学术界“在评价明清书院时,应对书院在近代启蒙思潮所起的进步作用予以充分评价”。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另一位与会代表黄爱平教授也向研讨会递交了论文《卢见曾与清代前期的地方书院建设》,论文认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书院建设由沉寂到发展的历史时期。她具体阐述说,随着清朝统治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恢复,特别是学术风气由空转实的变化,统治者的书院政策也经历了一个由禁止、抑制到疏导、开放的变化过程。康熙帝始因地方督抚之请,为各地著名书院颁赐书籍、匾额,雍正帝谕令创建省会书院,至乾隆年间,对地方省、府、州、县的书院建设采取了支持、开放的积极态度,同时也十分强调加强管理和控制。至此,清代的书院建设达到高峰,大大推动了各地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在清代前期书院建设由逐步恢复到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一批地方官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卢见曾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随之,黄爱平对卢见曾所建书院及其作用进行了评价,指出,卢见曾于康熙六十年考中进士,历任四川、江南、直隶等地知县、知府,又先后两任两淮盐运使,并任直隶长芦盐运使等地方官职。卢见曾一生为官,勤于吏治,兴利除弊,颇有政绩。尤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每官一地,多建书院,于四川洪雅建雅江书院,于安徽六安建赓扬书院,于直隶永平建敬胜书院,长芦建问津书院,于江苏扬州则扩建安定书院。计其宦迹所至,先后兴建、改建书院达五所之多。他不仅自己能诗善文,崇尚古学,刊刻书籍,还尤为爱才好士,汲引后进,著名汉学家惠栋、戴震都曾客其幕中,在讨论学问,相互质疑问难的同时,也助其校勘典籍,传播文化。可以说,卢见曾在任职地方期间,大力兴学造士,为清代前期书院的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促进的作用。 

来自台湾及中国大陆的与会学者也向研讨会提交了学术论文。他们从各个角度论述了书院文化、尤其是闽台书院文化各个方面的问题。研讨会结束前,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该校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朱氏后裔朱杰人对学术研讨作了精辟小结。 

 

《海峡两岸纪念武夷书院创建825周年暨书院文化高峰论坛》举行期间,适逢武夷学院建院50周年。武夷学院为此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王俊义教授一行应邀出席了庆祝会,王俊义副会长作为嘉宾,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王俊义教授一行在武夷学院期间,武夷学院党委书记吴邦才两次宴请了他们。并在该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张品端、陈国代、周荣仙、黎晓铃的陪同下,考察了武夷精舍、九曲溪、著名茶叶品牌大红袍原产地,游览了天游峰。王俊义副会长对主人的盛情款待表示诚挚的谢意。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