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清史纂修 > 纂修始末 > 新中国清史纂修事业
毛主席、周总理重视清史编纂事业
作者:本网编辑部 责编:

来源:  发布时间:2005-11-28  点击量:185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早在20世纪四十年代,有一次毛主席在延安窑洞前,给范文澜同志提出一个问题:满族是东北一个小民族,怎么就把中国都统治了,并且统治了二百多年,其中道理何在?我很想研究清史,可是现在我没时间。那时,相当一批政治家、思想家、学者和一些有识之士,都在思考:清朝是怎么建立的,为什么会灭亡;清朝统治中国几百年,统治这么大面积、这么多民族,它是怎么兴起的,其灭亡的经验教训是什么。当时,给范文澜同志当助手的田家英同志也有志写一部清史,并把这种想法和认识给毛主席谈过,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领导人曾提出编纂清史的建议与设想,董必武同志还向中共中央建议编写两部书,一部是清史,一部是中国共产党史,得到许多领导人的赞同。但由于种种原因,清史编纂工作未能启动。1959年,周恩来总理委托吴晗同志考虑编纂清史的规划,吴晗有一个较宏大的设想,拟设立清史馆,先从培养清史研究人才和大规模征集整理清史史料开始。他向戴逸谈过设想并征求意见。60年代初,毛主席在和范文澜的一次谈话中说:自己退居第二线,管的事情少了,空闲时间多了,想读一点清史方面的书。可见,清史和编纂清史工作在中央领导人中受到极大的关注。1965年秋,周恩来总理责成中央宣传部筹备此工作,中宣部为此召开部长会议,决定设立清史编纂委员会,作为编纂清史的领导机构,委员由七人组成:郭影秋(时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关山复(时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尹达、刘大年、刘导生、佟冬、戴逸。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内成立清史研究所,作为编纂大型清史的执行机构。但这次会议以后仅两个月,姚文元抛出了批判吴晗同志《海瑞罢官》的文章,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酝酿多年的编纂大型清史工作化为泡影,清史编纂也成为中宣部和郭影秋干扰和对抗文化大革命的一项罪行。

文革中,中国人民大学被“四人帮”勒令解散,教师分散到其他学校,郭影秋同志为了保存已在中国人民大学集合的一些清史研究力量,于1973年建议成立清史研究小组,暂时附设在北京师范大学内。至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清史研究所复归到人大。

80年代初,又有人写信给邓小平同志,建议国家纂修清史,邓小平同志对此十分重视,立即将这封信批转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此时,国家正在制订社会科学的“六五”规划,清史是历史规划中最重要的项目。本拟先写一部清代人物传和一部清代通史,作为整个大型清史的主要架构,此项工作一直延续到“七五”规划。当初的社科规划基金较少,资助的力度不够以及其他原因,大型清史的编纂工程未能继续实施下去。

 

(资料来源:本网编辑部)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