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中心
《清史》纂修那些事 朱诚如:到档案中“发现”历史
作者: 责编:

来源:中华文史网  发布时间:2016-06-20  点击量:1053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著名清史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导、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朱诚如昨天做客苏州大学历史系,介绍正在推进的《清史》纂修工作情况。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朱诚如说,希望大家尤其是搞研究的人、写文章的人,能到档案中去“发现”真正的历史。

146515630790368400


  作为国家清史纂修委员会副主任,朱诚如对《清史》的纂修工作可谓了如指掌。他说,纂修工作2002年12月28日正式启动,全国160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

  在解释为什么到清朝灭亡近百年后才“动笔”这一问题时,朱诚如说,盛世修史,改革开放后,我国国力增强,经济发展,文化日趋繁荣,到2000年前后,纂修《清史》的时机已经成熟。同时,隔代(隔开民国时期)修史,也可以避免一些人为干扰。

  根据将《清史》修成高质量传世巨著的指导思想,纂修委员会确定了一系列纂修原则。朱诚如介绍,这些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历史史实,还原历史真相;符合时代精神;尊重学术界主流观点,不走偏锋等等。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则要求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朱诚如说,比如对明代降清官员洪承畴怎么评价,数百年来社会上存在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人认 为他是叛徒,也有人认为他是俊杰(识时务者),不但避免自己被杀,还施展了抱负,为促使国家统一、缓和民族矛盾做出了贡献。朱诚如对此认为,在历史变革时 期,人很难选择自己的道路,所以要客观看待洪承畴的降清和贡献,他对洪承畴的评价是:“一代精英,两朝干臣。烽火鼎革,难为完人”。

  写史必须依据史料。一些书籍将史料抄来抄去,传抄过程中还以讹传讹、错误百出。朱诚如对此认为,写史必须依靠权威的文献、图片、档案,掌握第一 手资料。他说,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在修《清史》的同时,也组织开展了清代档案文献的整理工作,目前已整理了206万件,其中中央文献184万件,地方文 献22万件。

  正是这些不可多得的档案,让《清史》的纂修出现了许多亮点。朱诚如透露,《清史》由通纪、典志、传记、史表、图录五部分组成,其中史表部分有进 士表,经过整理,清代2万多名进士的姓名、籍贯、父祖名字等都被收了进去;图录一共14卷,除相片外,还有纪实性绘画等,这种以图证史的做法,让史书一下 变得直观起来。

  朱诚如建议,各地修史、作者写文史类文章时,也应该学习这种方法,尽可能寻找或整理原始档案、第一手资料,这样才能写出真正的历史,以免“炒冷饭”甚至出差错。

  在回答《清史》何时问世时,朱诚如表示,目前史稿大部分已经完成,并已进行了一审、二审,正在进行三审,希望尽可能完善后再出版,所以《清史》何时问世现在还不好说。


本文转载自《苏州新闻网》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