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新闻中心
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大型文献整理项目——新版《张謇全集》问世
作者: 责编:孔祥文

来源:南通网  发布时间:2013-09-02  点击量:217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一座城市,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杰出历史人物。一座历史文化积蕴深厚的城市,有可能成为其所属民族与国家的一镜鉴照。

  历经十年,煌煌8大册、600余万字的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大型文献整理项目——新版《张謇全集》问世。

  今年正值张謇160周年诞辰,新版《张謇全集》问世,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也是对张謇最好的纪念。“这是一部内容最为齐全、编辑体例最为合理的全集。 ”著名史学家、华东师大谢俊美教授称赞:新版《张謇全集》的出版是近30年来张謇研究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光阴荏苒,历程漫长。

  昨天,在新编《张謇全集》编辑“大本营”——张謇研究中心,一群“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南通文化人,讲述了新编《全集》背后的故事。

  “这是学术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编全集列入国家清史工程

  “张謇是一位‘曾经感动中国’的人物。 ”

  着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教授在为新版《张謇全集》所作的《序言》中这样写道:近代中国有三位这样的人物——康有为选择变法,孙中山选择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与教育,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谓殊途同归。

  在风云激荡的晚清民初政治舞台上,张謇无疑是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举凡清末宪政、地方自治、清帝退位、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等,无一不与其有关。

  张謇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史学界的一门显学。“启动新编全集的动议,在学术界由来已久。”张謇研究中心干事会常务副会长、《张謇全集》编委会副主任尤世玮回忆。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章开沅教授等国内知名学者就已提出建议:考虑重新编辑出版一部收集张謇文稿更加齐全、编辑体例更加科学合理、文字校勘更加精当的《张謇全集》。

  在张謇去世后,有不少研究文稿结集问世,但具有全集性质的史料在新版全集之前主要有两种:其一为193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张季子九录》;又一为1994年出版的《张謇全集》。

  然而,“《张季子九录》所收文献数量不到张謇所遗文字的三分之一,且印数偏少,如今已难寻觅;1994年版《张謇全集》限于当时条件,文稿遗漏较多,体例不尽合理,误植之处甚多,使学者难以引用。 ”

  2003年4月,中国历史学会、南京大学、扬州大学、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张謇研究中心在扬州联合举行“纪念张謇150周年诞辰高级论坛”期间,重新编纂《张謇全集》成为与会专家学者共识。“张謇,是南通最宝贵的历史人文资源。研究张謇,继承和弘扬张謇精神,是南通建设文化大市的题中应有之义。 ”

  专家学者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2004年,经市委宣传文化领导小组牵头协商,组建了新编《张謇全集》领导小组和编委会。新编《张謇全集》基础性工作由此启动。“张謇的事业在南通,而影响及于全国。 ”在张謇资料的发掘、整理过程中,全体编纂人员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新编《张謇全集》理应进入国家清史工程。

  国家清史工程,启动于2002年底,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工程。

  2007年,我市正式向国家清史纂修委员会提交了将新编《张謇全集》列入清史工程文献整理项目的申请,经专家两度评审,当年12月26日,新编《张謇全集》被批准立项。“当时就抱着哪怕只有一线希望,也必须努力争取的想法。”张謇研究中心干事会副会长、新编《张謇全集》课题组长张廷栖回忆,听到批准立项的喜讯,大家欢欣鼓舞,“它鼓舞我们将新编全集做成文化精品工程。 ”“张謇是近代从晚清以迄民国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张謇遗存的文献资料极为宏富,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整理出版张氏文献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术界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史学家、国家清史纂修委员会文献组专家王汝丰如此评价。

 

“以张謇精神研究张謇”

  ——本地专家学者“唱大戏”

  从2008年初到2012年12月,新编《张謇全集》工作进入征集、校勘、编纂、出版攻坚阶段。

  国内一些名人文集或全集如《张之洞全集》《李鸿章全集》等编辑出版,一般都用了10年或更长时间,要组织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协同工作。

  新版《张謇全集》编纂的实际工作,由张謇研究中心联系本地专家学者组成编辑部具体实施。“专职坐班工作的满打满算只有6个人,真正从事编辑工作的只有4个人——张廷栖、戴致君、赵鹏、陈炅。 ”除赵鹏外,都是退休老人,有人为此戏称是“几个老头唱大戏”。在他们周围还有许多热心人士,无一不是从事张謇研究多年的专家。

  时间分外宝贵。为此,编辑部特地张贴《敬告来宾》:无事不登门;有事请谈话时间勿超过一刻钟。

  “有8个字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张謇精神,一是张謇为通师题的校训‘坚苦自立’和他的一枚署押‘自强不息’。而这也是新编全集编辑人的真实写照。 ”尤世玮说。

  爱国、爱乡的激情,及对前贤的追慕敬仰,让南通本地学者们积极投身全集编纂工作中。

  王敦琴组织南通大学的学生利用假期,对“张謇生活年代的报刊,如《申报》《大公报》《东方杂志》《时报》《通海新报》等逐日逐页地翻阅查找,进行‘地毯式’搜寻”。庄安正、肖正德等分别赴上海、南京查询资料,找到张謇水利方面佚文200多篇,其私人收藏也被征集入书……

  十年苦功,不分寒暑,走南闯北,在全国各地有关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里,项目组成员反复搜寻,唯恐遗漏。

  台北“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珍藏着一批张謇佚文。闻此讯息,南通市档案馆派员专程赴台,得到对方鼎力相助,共复制974页86件档案。在史学界留下了一段两岸学人协力合作的佳话。

  “新版《全集》较1994年版增加了近190万字超过40%的内容,增补的这些文稿,可以说,都来之不易。”编辑部主任戴致君介绍,如,《张謇致特来克母亲的信》是荷兰水利工程师特来克的亲属提供的;张謇军事论着《治兵私议》,是赵鹏辗转海外,通过在美国的朋友,从当地图书馆复制……

  编纂《全集》,不仅佚文征集面广量大,而且校勘难度极大。

  张謇文稿涉及政治、经济、实业、金融、教育、文学、科技等诸多领域,需要相关专业知识。“且手稿原件保存较少,即便是可供校阅的张謇手迹,也有不少地方因字迹潦草、漫漶而难以辨认。 ”

  为此,新编全集编辑部从博物苑“借”来了对张謇研究具有深厚功底的专家赵鹏,不少谬误因此得以厘清。

  比如,有个“施”字,张謇常常写得如同“拟”字;再如,通州师范学校创办之初,张謇在信中说“木村今日到校”,这里讲的是聘用的日本教员木村忠治郎,而在1994版全集中,却被误识为“木材今日到校”。

  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面对浩如烟海的张謇文稿,编辑部精心加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编辑部邀请庄安正等专家经常为考证、校核一篇文章、一段文字、一句话、一个标点进行过细地研讨。有时,为一个问题甚至要花上整天时间。这本身就是研究的过程。

  “他们(指编辑部成员)对张謇、对南通怀有深切的乡土情愫,熟谙乡史乡情,民风民俗,这种独特的人文环境条件,使他们对张謇文献的整理点校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谢俊美如此评价。

  对此,清史编纂委员会的专家们也多次高度肯定:审阅全篇,感觉质量不错,尤其在点校古籍比较困难的几个方面,都做得很好。

 

“理应是一部文化精品”

  ——全票全优通过结项,其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一个项目如此圆满完成,专家评审意见如此一致是少有的,它理应成为文化精品。”国家清史纂修委员会副主任马大正对新编《张謇全集》给予很高评价。

  2011年12月9日上午,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文献类项目评审专家组对《新编<张謇全集>》项目,进行无计名投票,结果是“7位专家全票通过同意结项、校勘质量7票全投优级、全票通过同意出版。 ”

  据透露,其时,“30多个文献类项目结项中,全优通过的仅2个。 ”

  《专家评审鉴定书》认为,新编《张謇全集》内容丰富,所收资料文献价值较高,是迄今更为完备的张謇文献的汇集;点校质量较高,学风严谨,考订审慎,标点断句未见重大讹误。改进体例,有所突破。

  “体例得当、内容齐全、点校缜密。”“是张謇研究又一里程碑式的丰硕成果。 ”新版《张謇全集》出版后,国内外学者给予好评。

  体例是否得当,关系全局。着名史学家谢俊美认为,新编全集,编辑布局合理,体例得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比之于1994年版,新版《张謇全集》在体例和编排上作了重大调整,采用“分类编年”,即“以编年为经,以文种为纬”,先将全书分编为公文、函电、论说演说、艺文杂着、章程规约告启、说略帐略、诗词、联语、日记、年谱10大类,再以时间顺序编排成8大册。这样,“可充分体现张謇一生在各个领域中的成就、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场合下的精神风貌。 ”

  “内容丰富,数量可观,是一部相对意义上的‘全’集。 ”

  这次新编《张謇全集》新增内容约190万字。“全书洋洋洒洒,光是目录就有417页之多! ”

  《治兵私议》和《盐垦兼办说明书》《为厘定水陆师学额咨呈江督》《上商部条陈》等均是新搜集到的,史料价值很高。譬如张謇对近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的理念和实践。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赞誉“张謇先生经营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他可以与英国田园城市理论创始人赫华德相媲美。这次新收集到发表在《申报》上的《吴淞开埠计划概略》一文,便集中地反映了张謇城市规划建设思想。吴良镛院士认为该文献“在中国以至世界城市规划思想史上,亦应视为闪闪发光之文献”。

  “点校工作如何,至关重要,是文献整理工作质量的基础保证。”身为该项目组的联系人,清史工程专家王汝丰、宝音、孟超专程多次来通,上门指点。

  对于这部新编全集,轻易不予美言的老专家们颇感欣慰:点校认真严密,有凡资料中的存疑碍难及文献出处,基本上都能做到交代清楚。

  后期,作为全集的出版单位——上海辞书出版社,与课题组、编辑部密切配合,采取“滚动式”推进方式,确保在2012年末高质量完成了全集出版。

  历史的创造固然离不开轰轰烈烈的英雄豪杰,但更有赖于千千万万默默无闻、为国家、民族无私奉献的人。

  正如专家们所言,新版《张謇全集》的问世,给中国乃至世界又增添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厚重可以穿越时空,跨越国界,功在当代,而泽被后世,延绵不朽。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