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林漫步 > 学者书林 > 吴承明
博学勤思通古今
作者:杲文川 责编: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3-22  点击量:344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当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经济史专家吴承明迎来他九秩大寿之时,我来到老人那淡淡书香、绿萝盈窗的书斋。吴老精神矍铄,不知不觉中,我们的采访竟然持续了近6个小时。

在救亡运动中求学 

  吴承明1917年1月3日生于河北省滦县。父亲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于北洋大学法科,参加殿试.赐同进士出身。先赴山西任法官,旋回京改业律师:母亲是北洋女子师范毕业生。吴承明幼承庭训.继而入私塾读书,后入北平市立第四中学.因“9·18”事变.参加爱国学生运动,被劝退学。吴承明立志科学救国,乃于1932年考入北洋工学院预科,又因“冀东事件”组织学生到日本租界游行,校方明确不允许他进入本科.故于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理学院学习化学。此后,感到学习经济更能振兴国家,一年后他转入经济系。当时,日本侵华步步紧逼,吴承明加入中华民族武装自卫队等组织,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l2.9运动”爆发,吴承明被选为清华大学救国会委员,在南下宣传中成为民族解放先锋队清华大队长,成为北平爱国学生运动领袖之一。l936年秋天,在反动政府的压力下.他被迫离校.转考入北京大学史学系。 

  在清华和北大.吴承明最爱听陈岱孙教授的课。因为那时学校偏重实用经济学课程.而吴承明喜欢理论经济学.陈师是著名的经济学说史学家,他讲的经济学概论里,有理论史的内容。吴承明还选修了冯友兰的哲学史、钱穆的秦汉史、孟森老先生的清史等等。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吴承明参加由平津学生及医护人员组成的战地服务团随军服务:次年服务团被解散.他经越南辗转昆明,入西南联大社会历史系复学。由北大、清华和南开3校组成的西南联大名师荟萃,吴承明得以面聆陈寅恪、雷海宗等史学大师的教诲。还有陈寅恪所授“佛典文学”,吴承明认为此后已成“绝学”:刘文典教授的温李诗词等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西南联大,吴承明奠定了深厚的文史功底。他还学习了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他认为,这对日后的研究十分有用。吴承明的毕业论文是《庄跷王滇考》,指导论文的导师是当时的系主任姚士鳌教授.姚师字从吾,在德国时师从兰克学派,专长蒙古史,是很有名气的学者。 

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金钥匙奖 

  吴承明1940年毕业后.供职于重庆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兼任《新蜀报》主笔和《经济日报》编辑等职。1943年冬.吴承明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当时.凯恩斯学说在美国经济学界盛行.但哥大则还保留着J.B.克拉克之遗风.吴承明的导师白克海也是不赞成凯恩斯学说的。吴承明作学位论文时处于两难境地.但他从证券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所中寻找原始的历史资料.用事实说明实行凯恩斯主义有利有弊。这篇名为《论美国战时财政货币政策》的论文受到白克海教授的激赏.吴承明因此荣获“金钥匙”奖,并成为“贝塔·西格马·伽马”荣誉学会会员。1946年获得硕士学位M.S.。他与钢琴家洪达琳后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结为伉俪。旋任著名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助手并归国。此时,库氏受聘任中国政府资源委员会顾问.吴承明为该委员会经济研究处专门委员。 

参加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和研究工作 

  1947年初.吴承明任上海中央信托局信托处襄理,兼任上海交通大学、东吴大学教授等。早在上大学时期.吴承明就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他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对中国工业资本进行计量分析。1947年发表《中国国民所得和资本形成》论文并被译载。1949年他的《中国工业资本的估计和分析》被几种刊物转载.两篇文章都是那时的代表之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冀朝鼎邀请吴承明任中央外资企业局业务处副处长.冀朝鼎为局长兼处长。吴承明参与了调查和处理帝国主义在华投资工作,并获取了日本侵略者“卢沟桥事变”后对在华外资的调查资料。他先是写出了一系列专论和小册子.l955年,写成《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一书,他运用大量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对1902年~l948年的外国在华投资做了一个比较详细和完整的数量估计.至今仍为研究这方面问题的重要依据。苏联科学院立即出版了俄文缩译本。不久.外资企业局并入中央私营企业局.l953年改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吴承明任市场处、调查研究处处长。先后任局长的薛暮桥、许涤新都是著名的经济学大师.都提倡工作之余著书立说。许涤新组织上海等大城市工商局设资料机构,收集工商行业企业资料。由吴承明主编《资本主义工商业史料丛刊》,已出版8种。1958年.许涤新和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冶方倡导,两单位共同设立的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研究室成立.吴承明主持研究室工作,并兼任经济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许涤新接受周恩来总理交待的任务.与吴承明一同组织《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撰写工作。 

  “文革”开始后.研究室被解散.吴承明被下放到辽宁盘锦的“五七干校”劳动。盘锦属退海平原.地势低洼,号称“南大荒”。五七战士开荒种稻,赤足下田,因而每晚必沸汤濯足。吴承明与同铺的方行、汪士信等都雅好诗词,濯足登炕后,常评诗品词、海阔天空纵论一番。1973年底.吴承明返京后.将干校所记所忆和自己的诗文集成《濯足偶谈》,分赠干校同窗老友。不想反应出乎意料的热烈,或黾勉,或唱和,或赐新作,由此又有《濯足偶谈续集》、《一锄集》的问世和再版,其诗其文足见其兴趣之广泛.涉猎广博,又有触类旁通之天资。 

  1977年起.吴承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任研究员。先后担任该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兼任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老的学术兼职主要有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投资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华全国工商联特约顾问等。他荣获国家颁发的特殊津贴。20世纪80年代初,吴老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卷》前资本主义部分和中国经济史部分主编,并撰写长篇的“中国经济史”条目.提出了他对300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看法。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吴承明主要研究的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他与许涤新共同主编3卷本《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由京、津。沪等地20多位学者分章撰写.在第1卷出版前,许涤新已经仙逝,所以组织、讨论、统稿、编改等大量工作都落在吴承明肩上。为了全书的统一,吴老删去了不少内容,另组其他图书专论出版。实际吴老处理的稿件大大超出成书的200万字。有些部分质量参差不齐,吴老干脆自己重新改写。第l、2、3卷于l985年、l990年、l993年先后出版,此书历经15个春秋.待全部出齐时.作者中已有5位学者先后辞世。可见这部煌煌巨著创作之艰难。此书被学术界视为“中国经济史的里程碑”, 

  受到海内外学界的关注。中外刊物先后发表许多书评与介绍.英国麦克米仑公司出版第一卷的英文译本。此书先后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成果奖”、l994年“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首届“郭沫若史学奖”等,成为学术界公认被引用最多的中国经济史学术精品。 

  1980年,中日学术交流刚刚起步.双方互派3名访问学者,胡乔木院长点名吴承明、刘大年和林甘泉3人首批到日本东京大学做客座研究员。l986年,吴老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客座教授,还到欧洲交流、讲学。 

重视经济史学理论方法的研究 

  吴老重视经济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尤其对商业资本、市场和交换理论、广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现代化理论等许多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其研究特色是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之结合,研究核心点是中国的现代化或称近代化。他注意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与动态.并运用其中适应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吴老虽然有“计量经济学”的深厚功力,但他认为研究中国经济史.明中叶以前很难适用,因为缺少必要的统计数据。在经济史研究方法的研究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德馨教授认为.吴老有3个鲜明特点:一是“视野宽广.洞达中外.且从历史哲学的高度予以审视。”二是“注重定量分析.努力对一些宏观数量做出估算。”三是“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转移研究的重心,转换研究的范式。”“这种研究范式的转换为中国经济史学的发展起到开辟道路和导向的作用。先生是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导向者。” 

  20世纪80年代初,当人们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圈子里打转的时候.吴老已经着手研究市场问题了。l983年起.他发表了论明代、清代、近代市场的系列论文。先后发表了《市场理论和市场史》、《试论交换经济史》、《l6和17世纪的中国市场》、《l8和19世纪上叶的中国市场》等论文。l997年发表的论文《传统经济·市场经济.现代化》,论述从传统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同时指出市场机制也有个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过程。 

对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看法 

  在我请吴老对今后中国经济史研究谈谈看法时,吴老请我读他1999年在《近代中国经济史研讨会l999论文集》中发表的一篇论文《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与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文中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可说有3大学派:一派偏重从历史本身来探讨经济的发展。并重视典章制度的演变。一派偏重从经济理论上来阐释经济的发展,有的力求做出计量分析。一派兼顾社会和文化思想变迁.可称社会经济史学派。三者也必然对经济史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有不同观点和见解。这是一大好事。百家争鸣才能促进学科的发展。他认为,经济史首先是“史”.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支。实证主义是不可须臾或离的治史方法。19世纪末期以来反对实证主义的议论,都集中在历史认识论上。应当承认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有相对性卡尔、时代性克罗齐、思想主观性柯林伍德,但都可归之于“认识还不清楚”,需要再认识。历史需要没完没了地再认识,否则历史学者都可“下岗”了。他赞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思维方法,前句是说经济的发展应与自然界相适应,后句是说要有意识地考察中国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在经济史研究中,一切经济学理论都应视为方法论;没有一个古今中外都通用的经济理论。经济史凡能计量的都尽可能计量,乃至模糊数学;有时比较值更重要于绝对值,这是史的特点。回归分析要谨慎,除非当代史,他不赞成用模型,也不赞成用反拟法。经济史应当成为经济学的源.而不是它的流。生产和或交换的发展要求制度的革新.而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制度的良窳决定经济的盛衰。近代经济史是研究传统经济向现代化经济的转变过程,也就是新的现代化的经济因素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经济发展和制度变革.必然引起社会结构、群体组织和行为的变迁:同时,体制和政治的变革,需要创新集团和社会群体两种力量才能实现。经济史学者无力研究整个社会,主要是考察人口与分业、宗族制度、等级制度、乡绅和社区组织、消费习俗等变迁.这些变迁反映社会现代化的趋向。经济发展-制度改革-社会变迁,在最高层次上都要受文化思想的制衡。经济史学者,限于精力.只能考察居于主导地位的文化思想……以上摘录的吴老对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片断看法,是吴老70多年治学干虑之一得的经验之谈。 

  吴老为人宽厚平和,礼貌达观。历经数次人生波折,老年后又经历丧偶亡子之痛楚.仍能以读书治学为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无旁骛,专心向学,孜孜以求。吴老平易近人.百问不烦。它先后培养研究生十数人,吴老的弟子大多已成为各个学府的学科带头人。吴老还常为后学晚辈的著作认真作序,他的序言精要地点评论者的学术贡献以及不足,同时为该领域作出概要的精辟总结,常常能起到奖掖后学和学科总结的一石双鸟的作用。 

  为了展示我院优秀学者的学术成就.我院科研局组织编辑的《中国社科院学者文选》中,2002年出版了《吴承明集》。在吴老90寿辰之际.吴老的同学、友好、学生纷纷各抒宏文。由经济所方行研究员主编成一本近百万字的《中国社会经济史论丛——吴承明教授90华诞纪念文集》.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经年老树新花艳,喜遇甘霖叶更繁。我们祝愿吴老长寿健康,祝愿他正在写作的《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新作早日问世。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1月25日)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