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第1期(总第25期)
“一二八”淞沪抗战及其意义 张铨
彪炳史册的“一二八”淞沪抗战 饶景英
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和上海民族资产阶级 张义渔
春秋战国时期的巫与巫术研究 吕静
试论唐前期官员俸料钱与国家财政的关系 陈明光
五代至清末东传汉籍的西归与中日文化交流 施礼康羽离子
论“孔子改制”与西学意识——康有为的思想演变及其评价 齐国华
近代日本对华政策研究 孟彭兴
略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和实践 陈同
丁文江和淞沪商埠督办公署 吴健熙
一个不应被忽视的历史案件——考英商美查兄弟公司上海榨油厂 陈正书
《乌托邦》与托马斯莫尔政治思想剖析 李云芳
法国大革命与法国犹太人的解放 倪华强
依附理论的渊源及特点——发展理论再思考之一 俞新天
[动态]
“辛亥革命与近代国情”学术讨论会录要 吴桂龙
[书评]
一部具有特色和创建的工运史专著——《上海工人运动史》(上卷)评价 陆象贤
[札记]
周太王亶父没有“古公”之雅号 郑楠
1992年第2期(总第26期)
西周农业生产和耕作方法探论 杨善群
董卓对东汉政权的控制及其失败 方诗铭
从《廿二史札记》看赵翼的法律思想 华友根
辛亥革命未能彻底胜利原因试析 周元高
辛亥革命时期英国对华政策及其表现 廖大伟
蔡和森著《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研究 周一平
论“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蒋介石的战略指导 孟彭兴、黄新田
士.娼.优——晚清上海社会生活一瞥 许敏
文化形态史观与战国策派的史学 张和声
俄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形成 姚海
论三十年代犹太难民涌入上海的原因 周国建
试评上海时期的朝鲜临时政府 孙科志
国民政府的钢铁产业政策 [日]荻原充著,秦胜译,吴健熙校
[札记]
五代扬州植蔗说献疑 何泉达
[书讯]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谱新篇 李勤
1992年第3期(总第27期)
封建生产关系与太湖水患的久治不愈 吴刚
五代时期中原地区粟特人活动探讨 芮传明
北宋军赏制度考述 顾吉辰
论李鸿章与“洋务”实践 齐国华
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对华政策 周武陈先春
论梁启超的政治品格与学术品格 吴前进
大革命失败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历史探讨 张铨
桂蒋矛盾的历史作用评析 高红霞廖大伟
近代上海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拓展与推进 罗苏文
穆志英是妇女运动的先锋吗? 陈为民
罗马帝国衰亡原因散论 沈坚
美国华人与印度尼西亚华人的比较研究 崔志鹰
当代美国史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张广勇
[随笔]
俞樾论医 丁之方
章太炎与刘伯温 章念驰
[调查]
孙膑故里辨伪 黄海澄
[札记]
从汉译西书的东传到日译西著的东来小识 史量
1992年第4期(总28期)
论《国史大纲》与当代新儒学 罗义俊
徐霞客旅行研究二题 郑祖安
近代西学东渐的序幕——早期传教士在南洋等地活动史料钩沉 熊月之
郑观应《道器》平议 方志钦
上海:晚清革命思想的宣传中心 顾晓虹
太平天国扶王陈得才与陕西回民起义 石培华
沪军都督府与南京临时政府的筹建 吴乾兑
“七七”事变后的陈独秀 张统模
论一九三六年上海工人运动的转变 郑庆声
试论英国王政复辟时期的“大迫害”及其对清教的影响 柴惠庭
历史辩证法在第一次西班牙革命中的体现 张家哲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诸问题探略 余建华
马尼拉唐人街的历史变迁 沈立新
[考古]
变混沌为清晰的重大发现——纪念临沂汉简出土二十周年 杨善群
[动态]
台湾的谱牒与谱牒学研究 钱杭
[札记]
“模棱”考 昱昊
(资料来源:《史林》编辑部 本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