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史综览 > 热点学术
史时清:搞清事实,再行争辨
作者:史时清 责编:

来源:  发布时间:2007-08-19  点击量:238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搞清事实,再行争辨

史时清 

 


--------------------------------------------------------------------------------

历史学家必须根据史料来研究历史,首先要掌握、占有充足的史料,没有史料的史学家就等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在进行学术争鸣和学术批评时,也要首先搞清事实,依据这些事实再进行批评和争辩。但我们遗憾地看到,王曾瑜先生,以及支持他的媒体和同仁,怀着各自不同的目的,早把学界中这人人皆知的真理抛之于九霄云外了,而是采取了与此南辕北辙的作法。以下试举几例,让读者看清他们的真实面目。

例证一,歪曲事实,乱扣吓人的帽子。

王曾瑜在《空头主编与南郭先生合作的等外品——评戴逸、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彩图版》一文中,不顾事实,给戴、龚二先生扣上了“窃取史学会名义”的吓人帽子,企图将二先生一棍子打死。对这个问题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分析和反驳,也有一些学者希望中国史学会能在适当地时机出面,以澄清事实。我想,不用中国史学会出面,也能澄清事实,道理很简单。因为《中国通史》(彩图版)出版于2000年1月,至今已有四年半的时间了,如果该书未经中国史学会常务机构的商议和授予,那么不必等到现在,早在该书刚一出版时,中国史学会即会发表声明,予以斥责,断不会让该书损害史学会的声望的。然而现在四年多过去了,中国史学会并无一字声明,这就证明戴逸先生所说的主编该书为“中国历史学会给我的任务”是千真万确,毋庸置疑的。王曾瑜在光天化日之下造谣惑众,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例证二,强不知以为知,大耍“学霸”作风

     王曾瑜被一些学者称为“著名宋史专家”、“著名历史学家”,实际上,恐怕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这些光环只是人们对他的抬举和尊重,那么他有多大学问?现在看来,他的宋史知识也可以说是孤陋寡闻的,至少也是强不知以为知。以曹彬为例,王曾瑜说“未见曹彬有喜读儒经之记录”。然而,有学者从南宋李心传《旧闻证误》(四库本)卷一中找到了曹彬为“儒将”的史料,王曾瑜的丑可谓现大了。不是吗?那位学者本不是研究宋史的,却从宋代史籍中找到了材料,而专门研究宋史的“著名宋史专家”王曾瑜却不知道这条材料。再说,《旧闻证误》也不是一部难找的书,四库本里即有,而四库本在全国各大图书馆和社科院有关所均有收藏,查阅起来非常方便。可王曾瑜恰恰不知道,这不暴露了他的孤陋寡闻、强不知以为知的本色了吗?但是,一个学者孤陋寡闻还不可怕,如果能勤奋学习,倒也可敬。王曾瑜却不是这样。他不但强不知以为知,不懂装懂,还摆出一副权威的架式,以高分贝的调门大声责骂《中国通史》(彩图版)主编为“最荒唐可笑”的“闻所未闻”的“信口雌黄”,这不是在大耍“学霸”作风吗?!不过“学霸”作风既经显现,人们自然会从中了解此君的真实面目了。

例证三,强奸师意,把老师当作自己打人的一根大棒。

为了全盘否定《中国通史》(彩图版),王曾瑜竟然搬出了已故之师张政烺先生,企图借助张先生在学界中的崇高声望和地位,用张先生之口说出自己要贬低该书主编“没有学问”、“不懂装懂”之类话语。最近有学者对此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表明张先生此话是王曾瑜自己编造的谎言,“却又要抬出张先生以售其好”。这与王曾瑜惯于散布和制造流言,播弄是非,借用某某人的话语并加以剪裁以攻击别人的作风是一脉相承的。我们深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此君惯于骗人的面目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清,特别是其亵渎其师、强奸师意的丑恶表演更会受到人们的鞭挞,为学界所不齿。这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本来想打扮一番把老师当作自己打人的一根大棒,到头来却打中了自己身上。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例证四,张冠李戴,竟把矛头指向“最高领导”。

最近出版的《博览群书》刊登了一篇题为《知识出了什么问题?》一文,该文作者为了支持王曾瑜和否定《中国通史》(彩图版),称该书出版后,“乃至惊动最高领导致信祝贺,至少说明该书的大方向被官方认为是正确的。”这确如一些学者所说,这种说法已全然离开了学术批评的范围,将矛头指向了“最高领导”。如果联系到王曾瑜在“文革”后卖力地批判“专制主义”,将其庐山真面目在世人面前暴露得淋漓尽致的事实,那么这种动向很值得注意,也值得人们深思。

这里须还要指出的是,不管该文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实际上作者把事情张冠李戴了。事实是,当时的最高领导只是就1200万字的大型学术性著作《中国通史》的出版,而致信该书总主编白寿彝教授的,并非致信戴、龚二先生。为此,人们不免要问,即使作者无意弄错了事实,那么《博览群书》的编者、主编都干什么去了?他们真的都没看出问题来吗?恐怕不是,至少不全是。我们认为这还牵扯到这场争论中一些媒体所起的作用了。

人们都知道,挑起这场争论的媒体是京城一家面对大众的晚报类《新京报》,该报既不对王曾瑜的攻击、辱骂之语进行调查,也不认真核对事实,看到《历史学家茶座》刊登的王文后,如获至宝地用三个彩印版面转载其文及所谓的“记者调查”,并连续发表三篇批评《中国通史》(彩图版)的文章,真是“意欲翻江倒海卷巨浪”。随后,一向被称为“严肃”的《学术批评网》和《博览群书》,也都不“严肃”了,而是紧随其后,推波助澜了。更令人愤慨的是,上述媒体竟置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于不顾,至今不登一篇反批评文章。这不禁令人们质疑:他们真的是在“揭露弊端”、“学术打假”、“清除学术腐败”吗?从王曾瑜及其支持者、支持媒体所作所为,人们不难看出他们漂亮言辞背后肮脏的、见不得人的丑恶目的。同时也提醒我们的新闻主管部门,该对那些不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学术界制造混乱的新闻媒体和刊物进行整顿整顿了。

(本文由作者提供,中华文史网首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中华文史网编辑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