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史研究/专题研究
 徐万民:建省前清政府管理台湾的若干特殊制度  郝秉键:日本史学界的明清“绅士论”     史苑第七期 戴   逸:在清史通纪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马大正:世界视野与清史纂修工程  赵云田:《藩部封爵表》大纲编纂的体会  黄爱平:试析《史通》的文献学成就  典志组:长编溯源:司马光长编法解析  郑克晟:清初八旗独立自主与多尔衮的悲剧  刘志琴:政治伦理启蒙,是中国启蒙的主潮  耿云志:近代思想史的民族主义  张  研:从清代的“乡规”、“乡例”再思考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权属  张  莉:清代围班制度  刘  平:地下王国的建立  郑永华:清代地方保甲与惩治秘密教门之关系初探  王道成、王  澈:世界名园颐和园     专题研究/政治史  张玉芬:鸦片战争前清政府禁烟述评     专题研究/清史研究综述  高翔:五十年来的清史研究     研究刊物/炎黄文化研究  李尚英:“中华文化优秀著作奖”颁奖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洋务运动: 张家瑞:李鸿章与中国近代海军装备建设  李书源/管书合: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  姚会元/曾昭毅:论洋务改革集团的内部构造  黄  林:百余年来郭嵩焘研究之回顾  季荣臣:论洋务派的“西学中源”文化观     高志华:李鸿章与中国早期铁路    张振文:左宗棠与台湾     港澳台专题  何  瑜:日法侵台与近代的台湾开发     清史专题/政治史  董建中:耗羡归公政策究竟是如何出台的  梁景和:清末咨议局与议员参政     边疆与区域  张晓红:西藏革命党考实  张晓红:西藏革命党评析     辛亥革命  王志光:孙中山在海外的革命活动     新闻中心:  戴逸主任在清史通纪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清史编委会2004年度招标项目确定中标人  图录组召开华南西南地区专家咨询     清史专题研究/思想文化  韩华:梁启超与两次“社会主义”论争     清史专题研究/ 戊戌变法 杨天石: 康有为“戊戌密谋”补正  马勇: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民族主义与戊戌维新  丁伟志:中国社科院, “中体西用”论在戊戌维新时期的嬗变  王贵忱:《张荫桓戊戌日记手稿》后记   陈旭麓:“戊戌”与启蒙  刘大年:戊戌变法的的评价问题  汤志钧: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问题  李侃:八十年后话“戊戌  汤志钧:戊戌变法与改良主义  孔祥吉:从《波兰分灭记》看康有为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主张  吴廷嘉:论戊戌思潮  孔祥吉:《戊戌奏稿》的改纂及其原因  金冲及:救亡唤起启蒙  徐泰来: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文献整理/专题文献/清代丛书  王记录:《四库全书总目》史学批评的特点     档案利用/档案研究  单士魁:故宫档案     文献整理/专题文献//清代实录  王锺翰:清实录与清史研究     文献整理/整理出版  王锺翰:清律纂修奏疏序     文献整理/专题文献/清代政书  王锺翰:清会典的官制史资料价值     中华文史/典章制度  王少普:中日两国封建政治体制的区别     中华文史/思想文化  金冲及:中国传统文化三题     中华文史/语言文字  黄焕勋: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培养思维品质  丁培忠: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几个问题  孙奉文: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文炼等: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  李岚清:做好语言文字工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书面讲话     中华文史/古典文学  祁志祥:“格律声色”说——中国古代文学的纯形式美论  詹福瑞等:“古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五人谈  王兆鹏等:“跨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走向”笔谈  罗宗强等:“全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博士点新世纪学科展望及信息交流座谈会”发言选载  毛庆:“中国古典文学学科建设”笔谈:关注古典文学学科的生存状态  葛晓音:让研究者沉下心来做学问——关于学科建设的一点想法  石昌渝:“中国古典文学学科建设”笔谈:为古代文学研究正名  赵敏俐:新世纪的中国文学研究如何体现中国文化传统——从《中国历史文学史》说开去  沈茶英:1994年古典文学研究综述  周晓琳:城乡差异与心灵冲突——试析中国古代文学城乡冲突主题  刘士林:从概念分析到转换思维方式——试谈古代文学概念的阐释方法问题  牟世金:从文与道的关系看儒家思想在古代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邹进先:沟通·规范·创新——全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博士点新世纪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综述  左健:古代文学鉴赏理论中的设身处地说  徐国荣:古代文学研究的当代审视——''99广东省古代文学博士研讨会述要       纂修缘起/清史著述  刘法曾:《清史纂要》叙  刘法曾:《清史纂要》目录     清史研究/专题研究/海外汉学  姜  飞:东方学的变迁和美国当代东方学  侯且岸:费正清与美国现代中国学  徐万民:关于清季俄国汉学史的几点思考  崔志海: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评(之一)  崔志海: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评(之二)  常建华:日本八十年代以来的明清地域社会研究述评     清史研究/专题研究/社会史  葛  涛:照相与清末民初上海社会生活  洪  璞:乡居·镇居·城居——清末民国江南地主日常活动社会和空间范围的变迁  王庆成:晚清华北村落  张明富:试论明清商人会馆出现的原因  樊如森:清末至民国时期京、津的粮食供应  郭双林  龙国存:“国民”与“奴隶”——对清末社会变迁过程中一组中坚概念的历史考察  李明伟:清末民初城市社会阶层嬗变研究  王兴亮:清末江苏乡土志的编纂与乡土史地教育  邱  捷:清末广州居民的集庙议事  范金民:清代苏州宗族义田的发展  王卫平:清代苏州的慈善事业  周允基、刘凤云:清代房屋建筑的防火概况及研究  陈柯云:明清徽州族产的发展  陈柯云:明清徽州宗族对乡村统治的加强  刘凤云:明清城市的坊巷与社区——兼论传统文化在城市空间的折射  刘凤云:江户时代的町人与明清商人之比较 ——兼论中日都市文化的差异  余子明:从乡村到都市:晚清绅士群体的城市化  刘凤云:城墙文化与明清城市的发展  余新忠:20世纪以来明清疾疫史研究述评  李怀印:晚清及民国时期华北村庄中的乡地制——以河北获鹿县为例  戴鞍钢:租界与晚清上海农村  任  放:明清长江中游地区的市镇类型  铃木智夫:清末江浙地区的茶馆  蓝  勇:清代西南移民会馆名实与职能研究  王日根:近年来明清基层社会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祝碧衡:论明清徽商在浙江衢、严二府的活动  赵世瑜  周尚意:明清北京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概说    朴元@①:明清时代徽州真应庙之统宗祠转化与宗族组织——以歙县柳山方氏为中心  李龙潜  李东珠:清初“迁海”对广东社会经济的影响  赵之恒:清初内蒙古地区流民问题析论  吴建华:清代江南人口与住房的关系探略  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论清代国家与社会对瘟疫的反应安介生:清代山西重商风尚与节孝妇女的出现
 杨国安:社会动荡与清代湖北乡村中的寨堡科大卫  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
 
 
 清史研究/专题研究/秘密社会  孟  超:宗教、秘密教门、民间信仰三者异同  秦宝琦:简论天理教起义     清史研究/研究刊物  本网整理:《史林》1986—2004年目录  本网整理:《史学理论研究》(1994-2004年)目录  柯  兰:《法国汉学》(第一辑-第八辑)  习  静:“中华文化优秀著作奖”评选揭晓     清史研究/重大课题  本网整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4年度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