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史百科 > 宗教 > 袈裟

袈裟

标签:
目录

梵文音译。一般称佛教僧人法衣为袈裟。从僧人所着法衣布色而得名。袈裟梵文意思为 “不正色”或“坏色”。佛教戒律规定,僧人服装不许用青、黄、赤、白、黑五种纯正颜色,也不许用绯、红、紫、绿、碧五种间色布缝制,只许用铜青色、皂泥色和赤而带黑的木兰色等三种不正的颜色制造,故此,统称僧人所着法衣为袈裟。袈裟最早见于东晋葛洪所撰《字苑》一书。以后僧人服饰有所变化。蒙藏地区喇嘛亦着袈裟,清代皇帝曾以袈裟作为赏物赠给班禅等活佛。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分享到: 0
已有 8432 用户
贡献 10694 词条
词条信息
词条创建者: admin    
浏览次数:105
更新时间: 2014-10-20 01:56:24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