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史百科 > 民族 > 缠回

缠回

标签:
目录

民族名。自称“维吾尔”。清代国内少数民族之一。初游牧于漠北,北魏时称袁纥,隋称韦纥,唐称回纥、回鹘。唐开成五年(840) 迁至西域,即今新疆地区, 与当地居民融合, 定居务农。元代称畏兀儿、畏吾儿,清称回子、缠回等。称其族居住地区为“回部” 或“回疆”。汉译维吾尔之名,是在清王朝灭亡后始确定(1935)。初信萨满教,八世纪中叶盛行摩尼教, 西迁后渐改信佛教,十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回疆,至十二世纪末成为维吾尔人普遍信仰的宗教。清顺治初,叶尔羌(今莎车)汗及所属吐鲁番等地首领先后遣使奉表贡,接受清廷管治。康熙年间哈密、吐鲁番两地首领先后归附清廷。乾隆中统一天山南北,于伊犁置将军辖治全疆,于南疆置参赞、办事、领队诸大臣治理之。惟各地民政事务仍依旧俗,于缠回聚居地区,以阿奇木等各级伯克进行治理。并于哈密、吐鲁番行札萨克制,封授郡王,世袭领地。光绪十年(1884) 新疆建省,废伯克制。缠回有本民族语言,文字系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创制的察合台文。善音乐歌舞,所织丝绸、壁毯,极富艺术特色。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分享到: 0
已有 8432 用户
贡献 10694 词条
词条信息
词条创建者: admin    
浏览次数:58
更新时间: 2014-10-20 01:56:24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