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林漫步 > 学者书林 > 黄兴涛
主要著述目录
作者: 责编:

来源:  发布时间:2005-12-10  点击量:379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论文

《古物存可令国增文明——康有为保护我国文物的思想主张》,《广州研究》1987年第9期。 

《朱执信对民初兵士心理的研究与改造思想述论》,《军事历史研究》1988年第4期。 

《孙中山与李大钊》(与龚书铎教授合写),《史学月刊》1991年第2期,收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文化保守主义者梅光迪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读(奕訢慈禧政争记)》(与龚书铎教授合写),《历史研究》1991年第4期。 

《辜鸿铭的(春秋大义)及其世界影响》,《文史知识》1991年第9期。 

《“怪杰”辜鸿铭的辫子趣话》,《文史杂志》1992年第1期。 

《宏观的思考、辩证的思维:<近代中西文化论争的反思>评介》,《北京社会科学》1992年第2期。 

《五四时期的废娼运动初探》,《史学月刊》1992年第3期。 

《日本“辜鸿铭热”的内幕》,《文史杂志》1993年第1期。 

《马戛尔尼使华与传教士和传教问题》,《清史研究》1993年第3期,收入张芝年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中英通使二百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辜鸿铭反洋教述论》,《福建论坛》1994年第1期,收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 

《化民族屈辱为爱国力量:评介<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书系>》,《清史研究》1994年第1期。 

《中西冲撞的近代文化》,阙道隆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文化精要》一书。 

《辜鸿铭英译儒经论》,《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4年8月夏季卷,该文1997年曾获中国人民大学教师优秀论文奖。 

《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与李文海教授合写),《学习与研究》1994年第14期,该文1995年曾获1994年度北京市属主要报刊优秀理论文章三等奖。 

《甲午战争时期主战舆论三题》,《清史研究》1994年第4期。 

《一个中西文化关系史上被忽视了的细节——辜鸿铭赴日讲学论》,知识出版社1995年版《甲午百年祭:多元视野下的中日战争》一书。 

《胡适与李大钊关系论》(与龚书铎教授合写),《史学月刊》1996年第1期。 

《重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光明日报》1996年4月2日。 

《尚“通”: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第2期,收入方克立主编、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版的《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化》一书。 

《西方的中国形象》,《中华读书报》1998年3月11日。 

《不该遗忘的文化人——陈季同》,《光明日报》1998年5月28日。 

《戊戌百年祭:一个近代化视角的思考》(与李文海教授合写),《文史知识》1998年第6期,收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译序》,(美国)“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出版、李绍昆主编《精神学研究》1998年创刊号。 

《论民国时期国内各民族文化的新交融》,《中州学刊》1998年第5期,收入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 

《论民国文化的时代精神》,《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0期,收入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并被《新华文摘》摘录。 

《说“文凭”:近代中国新名词源流漫考之一》,《文史知识》1999 年第4期。 

《话“支那”:近代中国新名词源流漫考之二》,《文史知识》1999年第5期。 

《近代中国汉语外来词的最新研究》,《开放时代》1999年9月第5期和“两岸青年学者论坛”《人文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张之洞与晚清儒学》(与龚书铎教授合写),《清史研究》1999年第3期。

《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特点及其启示》,《中州学刊》1999年第6期。

《论民国文化的时代精神》(1.2万)《文化研究》1999年第1 期。《新华文摘》摘录。 

《张之洞与晚清儒学》(1.5万,合著),《清史研究》1999年第 3期。 

《近代中国汉语外来词的最新研究:评马西尼(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2万字)《开放时代》1999年10月号刊载。收入台湾《人文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此文在海外有较大影响。 

《近代中国文化变革的特点与启示》,《中州学刊》1999年第6期。 

《张之洞〈劝学篇〉的西文译本》,《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1期。 

《“美学”一词及西方美学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近代中国新名词源流漫考之三》(1万字)。复印资料《美学》2000年第4期转载。《哲学动态》2000年7期3000字摘录推荐。 

《谈“保险”:近代中国新名词源流漫考之四》(1万字),《文史知识》2000年第4期。此文在日本被孙建军、陈力卫等同行较多引用。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不应遗忘的人物:陈季同其人其书》,《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福建日报》2000年7月“人物春秋”栏等连续多次转载。 

《近代中国家庭史研究论议》,《光明日报》2001年12月18日。 

《现代“中华民族”观念形成研究:兼论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认同之关系》,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宣读,《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收入《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文摘报》摘录,题为《“中华民族”一词的出现及其内涵的转变》。 

《“民族”一词究竟何时在中文里出现》,《浙江学刊》2002年第1期。《文摘报》以同名摘录。 

《民族自觉与符号认同:“中华民族”观念萌生与确立的历史考察》(4.3万字),《中国社会科学评论》(香港)2002年创刊号。《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摘录7000余字。 

《抗战前后中共文化民族性意识的觉醒及其意义》(3万字),《北京档案史料》2002年第1期。 

《近代中国新名词研究之不足与词汇传统的现代变革——以输入的日本汉译新词为中心的讨论》(1万字),在“16-19th近代新词·译词的形成与交流国际研讨会”上宣读,2003年3月《日本学研究》(12)。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再认识》(合著)(0.8万字),《党的文献》2002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转载。《炎黄春秋》等曾发专文评论。入“《人民日报》内参”。 

《近代中国新名词的思想史意义发微:兼谈对于“一般思想史”之认识》(2.3万字),《开放时代》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转载。收入2004年新版《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一书。  

《关于新修清史框架设计的若干想法》,《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讨论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清前期文化的发展与文化政策之得失》(近5万字),《康乾盛世历史报告》,言实出版社2002年版(原为李岚清副总理讲述清史的基本内容)。 

《清末民初“中华民族”观念认同性质论》(1.7万字)《北京档案史料》2004年第2期。 

《清史编纂体裁体例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合著)(0.7万字),《人民日报》2003年7月29日。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