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林漫步 > 学者书林 > 关捷
《东北亚历史文化研究》目录
作者:关捷 责编: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5-30  点击量:298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目   录 

序一 

序二 

序 篇 

东北亚的几个问题 

——以中日韩三国关系为中心 

第一章 文化篇  

一、黄遵宪的日本观 ——以诗歌为例 

(一)称赞并学习日本的先进性 

(二)痛斥并反对日本的侵略性 

二、甲午战争前中日间书籍交流之考察              

(一)中国书籍传至日本 

(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 

(三)日本翻译汉籍 

(四)启示 

三、1896——1945年中日间书籍翻译之考察 

(一)中日两国互译书籍 

(二)中日多视角译书 

(三)译书的成绩与缺欠 

四、略论二宫尊德报德思想的古为今用   

(一)二宫尊德的报德思想的渊源 

(二)二宫尊德的“报德”思想 

(三)二宫尊德思想研究方兴未艾 

五、儒家思想对二宫尊德影响的初步考察 

(一)二宫尊德其人 

(二)儒学成为二宫尊德道德观的思想基础 

(三)修身之道的现实价值   

六、儒学的传播与二宫尊德的实践——兼谈儒学复兴问题 

(一)中国重视儒家经典的弘扬与应用,儒学为中国人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之形成奠定了基础,并影响至今 

(二)日本从七世纪开始吸纳传播儒家经典,二宫尊德在江户时代运用儒学指导实践的精神至今已从日本向世界传播 

(三)中日两国研究儒学和二宫尊德思想的兴起,是作为学术流派的研究与传播,会对两国各自的发展做出贡献 

七、二宫尊德思想在日本的弘扬与中国研究的轨迹 

(一)日本是弘扬二宫尊德思想的摇篮 

(二)中国研究二宫尊德思想的轨迹 

(三)中国得以展开二宫尊德思想研究的原因 

八、“报德”思想与中国农村改革关系的研究 

——以统一战线与新农村建设为中心 

(一) 中国党和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是实现新农村战略的重要法宝 

(二) 统一战线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报答 “三农”已做出重要贡献 

(三)统一战线成员把报答农村,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努力突破农村改革发展的“瓶颈” 

第二章 战争篇(一)——甲午中日战争 

一、沈寿昌民族精神的弘扬 

(一)沈寿昌的生平 

(二)丰岛海战中沈寿昌的民族精神 

(三)为了忘却的纪念 

二、甲午战争中的魏光焘与牛庄防御战 

       ——兼评魏光焘、李光久“吸鸦片未已论”  

(一)魏光焘的生平 

(二)清军守卫与日军进犯牛庄的军事部署 

(三)日军完成对牛庄的包围 

(四)牛庄两军态势 

(五)牛庄防御战——外围战阶段 

(六)牛庄防御战——巷战阶段 

(七)魏光焘与部众的拼搏 

(八)牛庄防御战失败原因的考察 

三、奕在甲午战争期间外交活动的考察 

(一)奕的重新起用 

(二)奉命部署和谈 

(三)指导和谈 

(四)力拒列强扩大在华权益 

四、北洋海军从筹建到覆灭的几点思考 

        ——写在北洋海军成军120周年之际 

(一)  创立北洋海军有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 

(二) 建立新式海军需要一定的舆论准备 

(三) 加强海军建设必须有一个坚定的创建者 

(四) 北洋海军将士在甲午三次海战中体现了英勇不屈、耿耿忠烈的中华国魂 

(五) 北洋海军覆灭给人们的启示 

五、北洋海军将士的民族精神 

(一)求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耿耿忠烈之爱国主义 

(三) 大义凛然之民族气节 

六、甲午大平山争夺战述略 

(一)大平山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清军防御与日军进犯 

(三)清军官兵奋力激战 

七、甲午析木城之战探微 

(一)析木城之战是清军保卫海城 ,日军进攻海城的关键一仗 

(二)日军加紧进攻准备 

(三)清军的设防与顽强抵御 

(四)中日两军激战后,清军撤走 

   (五)析木城失守的教训 

八、甲午感王寨之战述评 

(一)感王寨之战是海城西南的一次激战 

(二)日军分三路总攻,清军顽强抵抗 

(三)感王寨失守的经验教训 

九、日军旅顺屠杀研究                                 

(一)自发事件,还是有计划屠杀 

(二)屠城日期与杀害人数 

(三)舆论谴责与日本的辩解 

(四)严重后果与恶劣影响 

十、甲午清军五复海城失败原因新探                       

(一)海城的战略地位及其中日双方的意图 

(二)战前的准备——兼评“战前没做充分准备”论 

(三)将领的指挥——兼评“清军将领指挥无能”论 

(四)清军的纪律——兼评“清军纪律松弛”论 

第三章  战争篇(二)——甲辰日俄战争 

一、甲午战争后俄、德、法三国与东亚 

(一)俄德法三国覬觎中国 

(二)列强通过贷款夺取中国权益 

(三)日本蓄谋与俄国决战 

二、甲午中日战争至甲辰日俄战争期间东北亚局势 

(一)日本强占朝鲜为殖民地 

(二)日本伺机扩大侵华权益 

(三)俄国攫夺中国权益 

(四)俄国对朝鲜的侵略 

(五)日俄两国给东北亚各国造成的深重灾难 

三、甲辰日俄战争的再探讨 

(一)日俄战争的背景 

(二)日俄两国战争胜败原因的考察 

(三)战争罪行与中国的斗争 

四、日俄战争辽阳会战始末 

(一) 日本大本营攻占辽阳的部署 

(二) 辽阳外围战 

(三) 辽阳激战前日俄军事态势 

(四) 辽阳会战与俄军之弃守 

(五) 结论 

五、日俄战争对清末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日俄两国在战区和中立区犯下的罪行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清廷的屈服与人民的觉醒 

第四章  战争篇(三)——抗日战争 

一、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  

——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一)东北的六年局部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的全面抗战,成为世界东方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三)中国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贡献 

二、日本对台湾、大连的统治与人民反抗斗争之比较 

(一)日本对台湾、大连两地的侵略与人民的反抗斗争 

(二)台湾和大连人民进行多种形式的抗日运动 

(三)台湾、大连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抗日斗争特点 

三、东北各民族抗战阶段性研究 

(一)东北局部抗战时期 

(二)全民抗战时期 

四、重评“八年抗战”说 

五、东北抗日将领指挥作战艺术研究 

——写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 

(一) 粉碎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驱逐日本侵略者是抗日将领 

所承担的战略任务 

(二)为实现驱逐日本侵略者的战略任务,各民族抗日将领 

采取了灵活的策略和战术原则 

(三)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将领指挥对敌斗争的基本经验 

六、略论辽宁满族的抗战特点 

(一)斗争的自发性向有组织性转变 

(二)斗争的群众性与广泛性 

(三)斗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坚定性 

七、少数民族之中华魂——以东北局部抗战为中心 

(一)响应共产党的号召,万众一心,投入抗战的洪流 

(二)为了民族的生存,不屈不挠,同敌人顽强战斗 

(二) 赶走侵略者,以自我牺牲精神,熔铸光照千秋的中华魂 

八、《义勇军进行曲》与东北抗日义勇军 

(一)日本侵华与义勇军的奋勇反抗 

(二)游击战争的展开 

(三)抗日游击战争的作用 

(四)各民族军民的英勇奋斗精神 

九、东北局部抗战中的马占山与张学良——兼评马占山的“投降” 

(一)引  言 

(二)马占山的抗日与张学良的态度 

(三)关于马占山投降说的评判 

十、日军七三一细菌部队大连卫生研究所的罪恶活动 

(一)大连卫生研究所的来龙去脉 

(二)大连卫生研究所的罪恶活动 

十一、凋谢的陆军之花——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的罪恶概述 

(一)关东军是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武装力量 

(二)1931-1937年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犯下的罪恶 

(三) 1937-1945年关东军的暴行 

十二、日本“满洲移民”诸问题之探讨 

(一) 关于“满洲移民”之源起 

(二)关于“满洲移民”的政策与实施 

(三)关于“满洲移民”之后果 

第五章 时政篇 

一、中日关系——历史认识与相互关系 

(一)友好—非友好—再友好,历史的轨迹 

(二)对历史问题认识的差异 

(三)相互理解,构筑稳定的友好关系 

二、论中日关系与文化交流 

(一)开头语 

(二)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三)中日文化的异同 

(四)中日文化的相容与共生 

(五)推进中日文化交流的设想 

三、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对策探索 

(一)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与民间友好 

(二)中日两国“政冷” 原因的考察 

(三)两国共同努力,实现中日两国世代友好相处 

   四、从日本民主党内外政策看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 

(一)民主党执政所面临的问题 

(二)日本民主党的对外政策 

(三)鸠山新政权的对华外交与中国应持之方针 

五、鸠山“东亚共同体”之考察 

(一)“东亚共同体”之提出 

(二)“东亚共同体”之渊源 

(三)新时代的东亚合作 

(四)鸠山由纪夫倡导的“东亚共同体” 

(五)中国对“东亚共同体”的态度 

第六章 评论篇 

一、一部有价值的史证——评《日清战争从军写真帖—— 

伯爵龟井兹明の日记》                           

(一)前言 

(二)《日记》作者及其出版 

(三)《日记》中文字部分的主要内容 

(四)《日记》中照片地图部分所反映的问题 

(五)《日记》美化日军侵略、记载中国军民之抵抗 

(六)《日记》对双方胜负的原因及其战争危害的分析 

(七)简短结论 

二、评《日藏甲午战争秘录》 

三、十年磨一剑   永远留芳名———读《吉林通史》 

(一)《吉林通史》独具特色 

(二)《吉林通史》的启迪作用 

四、白山黑水赤子情——评《日伪时期吉林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研究》 

(一)《抗日研究》的结构 

(二)《抗日研究》的四新 

(三)《抗日研究》的提高空间 

五、论安重根走上击杀道路的社会思想根源——评《安重根研究》 

六、论中日关系的未来——评《日本军国主义的过去与现在》 

(一)结构与特点 

(二)中日友好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七、论日据中国东北期间的文化侵略——《满铁图书馆研究》 

(一)“满铁”是殖民产物 

(二)“满铁”图书馆与日本的文化侵略 

(三)《满铁图书馆研究》的特点 

附录: 

一、团结奋斗 共襄盛举——写于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学会建立30年 

二、有关东北亚研究论著 

后记 

(资料来源:关捷著《东北亚历史文化研究》)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