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林漫步 > 学者书林 > 戴逸
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徐寿父子
作者:戴逸 责编:

来源:戴逸:《语冰集》  发布时间:2017-03-16  点击量:142
分享到: 0
 加入收藏      更换背景   简体版   繁体版 

徐寿、徐建寅父子是我国近代科学的杰出先驱,他们在外国侵略者刚刚进入中国时,率先拋弃科举考试,投身自然科学,翻译西方书籍,为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极少数先进的中国人,如林则徐、魏源、徐继畲,既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本性,也看到了他们在声光化电、船炮机械以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和优势,认识到向西方学习的必要性、紧迫性,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徐寿就是早期先进中国知识分子行列中的佼佼者。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日夜讽诵孔孟之书,沉溺于科举八股,以此为升官发财的途径,对高度发展的西方自然科学茫然不晓,且鄙夷视之。徐寿和其他知识分子不一样。他青年时"尝一应童子试,既以为不切实用,弃去"。(华翼纶:《雪村徐徵君家传》)在举世以自然科学、机械制造为奇技淫巧的滔滔浊流中,他具有远见卓识,毅然选择了自然科学作为终身事业,涉足于科学知识的海洋中,"专究乎致知格物之学……凡与格致有涉者,如数学、律吕、几何、重学、化学、矿产、医学,靡不穷源竟委焉"。当年,中国知识界在自然科学方面几乎完全是空白,既没有入门的教科书和起码的工具书,又缺乏可以咨询的老师和学友,要走进近代科学的殿堂,需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心智和汗水!徐寿孜孜不倦,奋力攻关,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当他获知有一位知名的数学家李善兰在上海墨海书馆工作时,他就从无锡专程到上海去探访,请教数学问题。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需要做实验,徐寿既无现成的仪器设备,也不知道做实验的方法,仅凭一本简单的《博物新编》汉译本,自己动手,边学边干,成功地制造了指南针、象限仪、古代乐器,又用水晶印章磨成三棱镜,做七色分光的试验。他心灵手巧,勤奋刻苦,自学成才,无师自通,在科技领域达到了高深的造诣。同治初,曾国藩以其"研精器数,博涉多通",奏聘徐寿入军中幕府。徐寿在儿子建寅、朋友华蘅芳的协助下,在南京制造了"黄鹄"号轮船,这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汽轮。以后,他又为江南制造局制造了"惠吉"、"操江"、"测海"、"澄庆"、"驭远"等轮船。

徐寿晚年把主要精力用于翻译科技书籍,所译有《化学鉴原》、《汽机发轫》、《化学考质》、《化学求数》、《西艺知新》、《营城揭要》等。他在化学方面译书尤多,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近代化学的主要内容,为中国的化学学科奠定了基础,而且他的译书流传到日本,对日本的化学界也颇有影响。

徐寿致力于科学技术,为的是使国家摆脱愚昧落后,走向文明、富强。当然,要实现这一爱国宏愿,首先要进行政治改革,从根本上清除政治上的顽固、腐败、专制,否则,国家不可能得救,科学技术也不可能发展,徐寿父子一生的经历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徐寿鞠躬尽瘁,钻研科学,制造了大批轮船,翻译了几百卷科技书籍,贡献巨大,但像他这样杰出的科学家却得不到重用,连曾经聘他人幕的曾国藩也并不重视他,只保举他任八品县丞。和那些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因而衣锦缠紫、翎顶辉煌的封疆大员相比,对徐寿的待遇太不公平了。大概徐寿父子在生活经历中也懂得了政治改革的重要性,所以徐建寅继承父业,不仅译出了《器象显真》、《轮船布阵》等书,还在他当德国使馆参赞时,著译了《欧游杂录》、《德国议院章程》等书,鼓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徐建寅和康梁维新派有交往,故戊戌变法中北京设立农工商总局后光绪帝下谕,任徐建寅为督理。但还没有等到徐建寅就任新职,一展抱负,西太后就扼杀了变法运动,农工商总局被取消,徐建寅也被罢斥。他后来到湖北担任技术工作。1901年,因试制无烟火药,发生爆炸事故,徐建寅和16位技术人员、工人一起以身殉职。

徐寿、徐建寅父子孜孜矻矻、坚持不懈,把一生奉献给科学事业,对中国近代科技的始建和发展,厥功甚伟。他们热爱国家,执著地投入专业,刻苦自学,勤奋译书。他们在政治上不断前进、在科学上的求实与创新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永远崇敬。

Copyright©2003-2019 HistoryChina.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34103号-1京ICP备19034103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40053号 网站访问量:0 技术支持:泽元软件